第四十六章 送归(2 / 2)
阿史那云回道:“待我回了阴山,先将阿爹安葬,其他的待开了春再说吧。”
李恪道:“小寒将近,恐怕待你回了漠南,也该大雪封山了,待来年开春,你若不愿待在漠南便可回长安寻我。”
阿史那云看着李恪,想了想,摇头道:“长安城乃是非之地,我不愿久留于此。其实依我而言,长安城中风云诡谲,你又何必困守长安,时时遭人惦记。”
听着阿史那云的话,李恪微微一愣,离开长安?
这个倒是李恪此前从未想过的。
依惯例而言,皇子欲夺嫡,首要的便是帝王恩宠和朝臣的支持,故而但凡是有些野心的皇子,无一不是死皮赖脸地留在长安。
比如说同样野心勃勃的燕王李佑,早年有臣子上书,请皇子外放,李佑便是一副身染重疾,半死不活的样子,硬要赖在长安。
因为李佑知道,离开长安,便是离开权力中枢,想要争帝宠,夺权位自然不利地很。
但阿史那云的话却给了李恪另外一个思路。
如今皇帝诸子尽皆年少,而李世民正当壮年,李世民至少还有十多年的皇位可坐,李恪这个时候留在长安于夺位之利又能有多大。
李恪有平定突厥的泼天之功,在长安城中的声望也极高,只要他在长安,哪怕是太子李承乾的光芒也要被他所掩盖,众人的注意力也都在他的身上。
可若是李恪不在长安了呢?那他们自然无从对李恪下手,众矢之的便就成了现在安坐东宫的李承乾,李恪便就避开了锋芒。
树高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比非之。
李恪如果不做长安城中最高的那棵树,大风又如何能伤地了他。
现在的他留在长安,不过是平白为李承乾挡箭而已。
李恪对阿史那云问道:“你的意思是要我离开长安,暂避锋芒?”
阿史那云想的倒是没有李恪那么多,她只是单纯地觉得长安城乃是险地,于是对李恪道:“当初你在突厥时,阿爹曾放你去阴山牧羊,你这才得以安然度过两载,若是当初阿爹没罚你牧羊,而是留你在汗庭,恐怕你都不知死了几回了,眼下长安的局势与那时不正是相似吗?”
贞观二年,突厥雪灾,颉利内忧外患,李世民趁势北上,破了梁师都镇守的朔方,拔除了背面的大患,颉利大怒,虽未杀了李恪,但却将他流放至阴山,命其牧羊为生。
李恪乃皇子,被流放至阴山牧羊固然是一种羞辱,但如今想来,这反倒救了李恪的性命。
因为自打朔方城破后,大唐和突厥间的摩擦便越发地多了,突厥败多胜少,若是那时李恪身在汗庭,恐怕早被颉利下令取了首级,又岂能活着回到长安。
但李恪若是离开长安,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能抽身出来,免于成为众矢之的,可坏处也不难看出。
李恪开府建衙,在长安城经营两载,他的楚王党已经小有规模,若是他此时离开长安,那他之前的积攒便白费了大半,甚至就连李世民那边都有可能因父子不得相见,而渐失恩宠。
所失所得,倒也不是李恪一时间可能抉择的。
“此事有理,但倒也不急,且待我好生想想。”李恪思虑了片刻,凝眉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