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19节(2 / 2)

加入书签

他把表拿在手里越看越满意,“多谢苏老师,让我这种紧巴巴过日子的人也用得上表了。”

同一个办公室的刘秋见了,吃惊地收回了目光。苏叶有这个本领,还在学校当老师赚这点辛苦钱做什么?

苏叶摇摇头,义正言辞地纠正道“这可不是我的生意。”

国家虽然在打击投机倒把,但那是针对恶意抬高粮食价格、扰乱市场的行为。对于一只小小的表限制不大。现在城里经常会有农民出入,摆摊卖点自己做的农产品。

可是苏叶要这件事的性质定义成公益和慈善,谁也别想动摇它。

苏叶拍了拍身旁的同学们,笑眯眯地说“这是他们的‘生意’。”

“他们把街坊邻居坏掉的表买了下来,重新组装成好的手表,再低价转卖出去。卖手表赚到的钱将会无偿捐给初中部,让那些家境困难的同学也念得起书。”

“我只是从中起到了辅导作用,可不能抢他们的功劳,”

陆老师听得双眼迷瞪眯瞪的,“啥,还捐给上不起学的同学?”

苏叶点了点头,“这个学期他们班上有几个同学辍学了,这些孩子看了很痛心,决定为他们做点事情。这件事要是能弄出水花,回头我弄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陆老师听着听着沉默起来,他拿着手里的表,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旁的何老师听了很感兴趣,他说“苏老师原来在做这件事,这可是好事呀!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义不容辞!”

苏叶点点头果断收下了何老师,这种主动送上门的免费劳动力,不要白不要!

杨雪拿着表心里热乎乎的,好像它们不仅仅是一块简简单单的表,而是很多人的希望。

……

杨雪拿着修好的手表,带回家给了杨雪爸,把苏老师的想法告诉了他。

杨雪爸爸听了,不由地感叹“你们苏老师真有心了,动手能力也强。”

他知道这段时间女儿在做什么事,可不就是免费帮别人修理手表吗?这几只手表里有一只杨雪爸还有印象,这不就是前几天杨雪从老王家花了一块钱买来的?

要知道那块表已经坏了好几年了,老王太抠唆一直没舍得扔,也没舍得拿去废品站回收。听说烂表能换一块钱,他麻溜地就找上门来了。

没想到苏老师这么厉害,连这种废物都能修好。

杨雪爸仔细端详着表,收了下来。“明天爸爸帮你们问一问,肯定有很多人愿意买。”

杨雪爸还没有等明天,吃完晚饭后他去同事家逛了逛,他掏出了四只手表,指着它们说“这手表十块钱一只,你们帮我打听打听有谁想买手表。”

杨雪爸这一说不得了了,其他几个人听了俱是一震十块钱一只手表敢情是白菜价,连成本都不想要了?

哪里来的那么便宜的好事?

大家狐疑地看向杨雪爸,这不会是赃货吧?但转念一想赃货也不至于贱卖到这种程度,简直跟白送似的。赃货要卖这个价格,走私的人都要赔死了。

杨雪爸见了同事怀疑的眼神,生气地说“这是我女儿的老师用坏了的手表重新装好的,所以卖得便宜。你们不帮我就算了,我走了。”

工友们连忙拉住了他,亲切地掸了掸他身上的衣服,“别别别,还找什么别人呀?杨工,你看我们几个合适不?”

就算是赃货冲着这个价格,他们也要了!真是便宜啊,太照顾他们这些经济困难的工人同志了。

第21章

杨雪爸当晚就拿着四十块交给了女儿,“明天拿到学校交给苏老师吧,让她别担心。这种金贵物卖这个价钱很抢手。”

要不是家里条件困难,杨雪爸都想买一只,它真便宜呀。苏老师这个人很可靠,她修的手表质量肯定没得说。

杨雪从爸爸手里接过四张带着淡淡体温的大黑十,爸爸的手掌粗糙黝黑,上面布满了厚厚的茧子。

他虽然在厂子里当技术员,但要养家糊口,那么多年了他一块表都舍不得买。杨雪心中暗暗做下决定,她要努力跟苏老师学会做翻新表,一定要给爸爸亲手做一块手表。

……

次日。

苏叶上完课后,杨雪噌噌地跑上讲台。

她从兜里掏了几张大黑十递给苏叶,声音响亮地说“老师!咱弄的表全卖出去了,二十块就退还给您吧!”

苏叶摸了摸杨雪的脑袋,笑眯眯地把这四十块连同昨天的十块放在一起交给了杨雪。

“不了,它就当做老师给你们的初始投资资金。你把它分给同学们,大家继续收表吧!”

二十块相当于老师一个月的工资,这笔钱并不少。

杨雪感觉到了它的沉重,她连忙摇摇头,他们怎么能要呢?即便老师再关心他们,也不能让老师自己掏腰包补贴他们。

但是扛不过苏叶说“先留着吧,等以后赚了钱再还给我也不迟。”

杨雪接过了钱,暗暗发誓她一定会让同学们好好利用它的!

杨雪把父亲的话转述给了苏叶,“苏老师,我爸爸认为咱们的手表卖得太便宜了,他说它们卖三十块都没问题。”

苏叶听了摸了摸杨雪的头没说话,这只是一个稚气的设想,这个小不点还不懂得人性的复杂。

十块的价格是苏叶经过谨慎考虑定下的。一个暴利的行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维持。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今天卖表赚个一百块、明天赚三百块,用不了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品,苏叶只能干脆从源头上把这些祸害掐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

退一万步说,万一孩子们沉迷赚钱无心上学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苏叶可不想让成年人的金钱观熏臭了这些祖国的幼苗。她索性就博个好名声,把利润让出去,虽然薄利但它却能保证长长久久,源源不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