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出事(1 / 2)
哈哈哈哈……嘎嘎嘎嘎……
金陵王不由咧嘴,心头已然狂喜。
“现在你已经接下圣旨,那就立即出发吧,半个时辰后,本钦差将随同你们一同出发!”
唰!
尚方宝剑入鞘,金陵王并未将之悬挂在腰间,而是紧紧搂抱着。
就像是搂着一位绝世美人般,爱不释手。
……
京城。
有关钟山王所部十万精兵的动向,源源不断送进宫里。
听说钟山王接了圣旨,并已在做挥师北上的准备后,陈皇老怀畅慰。
不过随着时间往后推移,陈皇脸上的笑容,不由开始减弱,最后消失,变得阴沉起来。
因为时间都过去几个时辰了,那钟山王,竟还在做准备,不见发兵。
陈皇怒了,通过往来的信使,给金陵王递话,要金陵王拿出钦差的作用来,最迟,一定要赶在天黑之前,大军一定要出发!
与此同时,京城四边城墙上,四大御林卫大将军,及皇城的城墙上,两大金吾卫大将军,还有京城南部的神雷军临时驻地,神雷军将军祝修远。
他们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这件事。
往来传递消息的信使,会以塘报的形式,同时给他们传送信息。
祝修远他们却是不知道,长江对面,京营大营中的金陵王,得了陈皇的密令后,与那钟山王,展开了一场波澜起伏的勾心斗角、斗智斗勇,还有拔剑威胁等……
反正临近天黑之际,塘报传来,说那钟山王已然发兵,分了左、中、右三路。
左路大军,由一位副将率领,领兵三万,直奔全椒县城而去。
中路大军,由钟山王亲自率领,领兵四万,直奔清流侯的老巢——清流县城。
右路大军,也由一位副将率领,领兵三万,直奔永阳县城而去。
钟山王的十万大军,终于开拔了!
宫里的陈皇,御林四卫,金吾卫,祝修远,还有文武百官,以及全城百姓等,无不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钟山王拿下滁州三县,并以之为据点,就能将燕人的西路大军,十五万人马,阻挡于滁州三县之外。
如此一来,京城就多了好几层保险,至少有了缓冲的时间……
话说祝修远,在城南的神雷军临时驻地中来回巡视,然后又去神雷坊的临时驻地中逛了好几圈,待天色大黑,夜已经深了,祝修远方才启程回府。
京城防务,有御林四卫各司其职,城南这一段城墙,还有聚贤门等数个城门,自有御林后卫负责。
神雷军临时驻扎在城内南部,并无驻防城墙的职责。
所以那一万神雷军将士,整整一天,都在加紧操练,可把林伯昌他们累坏了。
祝修远作为神雷军主将,其实比林伯昌他们更忙。
那几种新式兵器,他还在想办法完善优化……
回府的路上,马车中,祝修远借着灯笼的烛火,正埋头翻阅一份塘报。
这塘报上面,记录的是长江以北,钟山王那三路大军的动向。
据说一切顺利……然后又讲了燕人东西两路大军的情况。
据塘报上说,燕人的东路大军,正与扬州江都王麾下五万大军对峙,江都王封锁了江面,据大运河之险而守,颇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目前来看,江都王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倒是不用太担心燕人东路大军的十五万人马。
而燕人的西路大军这边,据密探传回来的消息来看,西路大军十五万人马,还没有走进滁州的范围……
这段空窗期,正就是钟山王的机会。
“诶!”
看罢塘报,祝修远微叹一口气。
“希望一切都顺利吧,若钟山王所部十万人马,分别在滁州永阳、清流、全椒三县,都站稳了脚跟,自然是好的……”
祝修远嘀咕着,不由陷入沉思。
他的眉头逐渐紧蹙,他怎么感觉……事情不会如预期那般顺利呢?
但是具体的,他也说不上来,只是一种感觉。
不一时,马车停止,却是已经到了江城伯府大门口。
祝修远摇了摇头,不再多想,下车进府,直入主宅。
主宅上下,一片通明,董诚、董漱玉、董淑贞他们都还没去休息,都在主宅的花厅内等着他回来。
董诚他们获取消息的渠道,自然没有祝修远多,他们都有些担心。
祝修远开导了他们几句,让他们不用担心,即便发生最坏的情况,他们江城伯府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众人聊了几句,夜深了,于是各自回房休息。
今夜的夜,似乎格外静谧。
祝修远躺在卧榻上,静静的感受着这样安静的夜晚。
这该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
一阵胡思乱想后,困意袭来,祝修远逐渐沉睡过去。
噩梦,还是如约而至。
似乎只要这件事不完结,他夜里的“噩梦症”就不会好了似的。
又是一个骇人的噩梦……祝修远半夜惊醒,头脸上都满是冷汗。
不过这次,陈皇倒是没有半夜召他入宫议事了,他擦了冷汗,倒头继续睡,这一下他睡到了辰时初刻,大概早上六点钟左右。
昨晚夜半,陈皇虽然没有召他入宫议事,但陈皇却开了个早朝会。
早上六点刚过,天色未明,祝修远睡得正香,那张公公又来了……
谨身殿!
众臣齐聚,陈皇与尤贵妃也已到位。
“诸位爱卿,你们猜猜看,朕今天早上,是如何醒来的?”
御阶之上,那陈皇笑容满面,不说正事儿,却与大臣们打起了哑谜。
众臣见陈皇面色甚好,也是凑趣儿,说什么的都有,不过都尽捡些好听的话来说,逗得陈皇哈哈大笑不止。
“喜鹊!”
陈皇笑得非常畅快,“是喜鹊的叫声,把朕从睡梦中唤醒!”
话音一落,大殿中立即就有“喜从天上来”、“此乃祥瑞”的说法……
“可喜的是,待朕醒来后不久,就收到了江北传来的捷报!”
捷报啊!
众臣顿时喜笑颜开,互相议论,交头接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