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大家轻点喷(2 / 2)

加入书签

张益达神色严肃,“仅仅是GDP的超越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各种软实力的短板。

芯片半导体,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发动机,超高端精密机床,工业机器人……等等领域我们都还是落后的。

不是说,任何领域,我们中国人都要干到第一。

而是想要让国家、民族生存得好,我们需要再努力奋斗,去争夺每一分生存空间。

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

类似的话,刚刚郝平已经讲了很多了,张益达不想重复。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真正的戏肉上来了,张益达声音都抬高了八度。

“其实我特别佩服钱学森、邓稼先两位老先生,冲破枷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

没有他们,或许今天的中国将是另一个样。

他们完成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名字也将永远印在这片土地上,闪耀中华。

周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在中华的崛起已经到了关键的节点,非常需要大家再使一把力。”

张益达的话,大家基本上已经听明白了。

这是在给大家上爱国教育课呢?害怕大家不报效祖国了?

张益达他们这届,有30.85%的人选择了留学海外深造。

这部分人神色不一,有人点头支持,神色激动;也有人面露不悦,觉得这是道德绑架;

还有人把脸扭到了一边,他们已经做好了打算,先拿到常青藤的学位,再找个工作,然后入籍、移民,成为体面的中产。

不过后一种人始终是少部分,大部分人还是深思不已。

为什么张益达这么大一个企业家能不推崇国外?不是说国外更好做生意吗?

张益达笑着道:“对一部分高精尖人才来说,海外更好找工作,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钱,其他的呢?文化习俗、种族歧视……能够融入别人的社会吗?恐怕也不尽然吧!

没人愿意回国,很多产业就会原地踏步,继而造成无法提供对应岗位,人才外流。

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个怪圈,就需要有人拿出勇气来做“牺牲”。

罗宾李师兄不就做了牺牲吗?放弃美国体面的中产生活和华尔街的职位,回国窝在宾馆里搞开发。”

台下一阵哄笑,罗宾李那确实牺牲很大,牺牲成了千亿富豪。

每个人哄笑的同时,难免也会深思:换做是自己,有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学罗宾李冒险?

“对了,我不是说,回国搞新兴产业一定就能成功。

请注意:我不是在教唆大家创业!

创业有风险,大家需要评估好。

我的意思是说,新兴行业机会多,大家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

张益达又扭头看向校领导席位,“另外,我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重视高精尖人才。

为他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比如:科研的配套资金与设备,配套的政策。让这些人才在国内一样能出成果,同时生活得非常幸福,从而吸引留学生回国效力。”

郝平和林建华朝张益达点头微笑,表示知晓了,会向上汇报。

赵尔雅坐在台下,看着台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张益达,眼里满是小星星。

中文系毕业的她,或多或少有些愤青。

一个满身铜臭味的人是无法吸引她的,她觉得此刻的张益达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才是最高大的。

“陈平原(朱自清徒孙)先生看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时曾发出感叹: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京大人的形象。

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京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

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

找回信仰,应该从文化自信开始。

接下来我会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实际行动,我不是一个光说不练的人。

大家文笔好的,到时候夸也好,骂也好,都说上几句。

都是同学……咳咳,真要喷的话,大家轻点!”

台下的学生又被张益达逗笑了,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搞笑的,让他们很是头疼啊!

最后引用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喜欢决胜新金融时代请大家收藏:()决胜新金融时代更新速度最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