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二山穷水尽六(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虽说是出动了四十万军队,那也是他们目前的极限了,他们还要分出大量军队和美国作战,这是他们目前唯一可以和中国军队作战的军队,也是最后一支主力军队了,任何的大规模的损失都足以让他们整个战略受到限制,所以他们必然不会选择和中国主力军队也就是我的军队作战,避开我的军队,和其他中央军作战才是他们首选!

既然我得知了这些,就不可能让他们如愿以偿,驻印军一百兵团的实力绝对不是他们随随便便就可以忽略的,以为一个师团凭借着地形和偷袭就可以和我作对吗?我立刻派出了虎贲团,兵分十路,齐头并进,扫平全部潜藏在暗处的倭寇,保证全军行军的安全;虎贲团可是我用作特种兵的军队,深谙丛林突击战和特种作战的精髓,郑宇强亲自掌握的那支五百人的军队,可是有着远超当年第一支警卫连的实力。

孙武安大哥练精锐兵种的能力没有被他最看重的唐宇学去,却是让郑宇强偷师学艺学到了精髓,五百人的特种兵,那可真的是这个时代最为尖端的武器了,这五百人的力量可以比的上倭寇一个联队都不止,要是丛林战,就是一个旅团,这五百人的特种部队也能把他们给牵制住,要是一个联队,直接全灭!就是正面对上,这五百人也能全身而退,这是郑宇强在我面前拍着胸脯说的。

我有心试一试郑宇强的实力,就让他带着虎贲团化整为零和倭寇的小部队作对,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倭寇用来对付共产党的招数被我学来了,反过来对付倭寇的这种低劣的游击战术;后来,郑宇强还作为海龙特战队的首任队长和创始者,升任了少将军衔,为校长训练出了一支足以应对各种危局的海龙特战队,天佑天德天清也是率领着海龙特战队执行人物,成全了海龙特战队成立二十年的赫赫威名。

一直到后来,民主化后的国军基本上所有的高级军官年轻的时候都在海龙特战队里面混过并且执行过许许多多危险的任务,所以海龙特战队渐渐被神化了,甚至成为了镀金场所,被不少将门世家还有政治世家看重,甚至想要染指海龙特战队,郑宇强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表兄去世的那一年,郑宇强也去世了,在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染指海龙特战队,那是荣誉的象征。

民主化之后,海龙特战队依然是一个荣誉的象征,但是失去了郑宇强这尊大神的庇护和表兄的支持,不少将门和政治世家开始染指海龙特战队,希望将自家的子弟送汝海龙特战队混一段时间镀镀金然后进入国军高层,逼得我再次出山,其实我是希望让天佑或者天德天清来统领这支海龙特战队的,可是那个时候这三个小子都已经事业有成,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着,至于天薇,也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

所以我只能凭借无与伦比的威望和资历亲自掌握海龙特战队,其实按照宪法,公务员和军队人员这一类的军政首脑是不可以拥有第二国国籍的,我是唯一的例外,也是因为这个我广受诟病,可是没有人可以对我说个不字,没有人可以对海龙特战队说个不字,哪怕是民进党,也说不出来什么东西,我把所有的膏粱子弟统统赶了出去,净化了海龙特战队,保住了郑宇强大半辈子的心血。

郑宇强带着虎贲团出发了,果不其然,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一路上我再也没有受到倭寇的突然袭击,其实那是很危险的,大军行走在路上,尤其是山路里面,突然冒出来一个倭寇打一枪,一个士兵或者军官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若不是军队训练有素,迅速瞄准了四面八方开枪射击,还真的非常危险,极易使军心受到影响,不利于后面的作战计划。

六月中旬,我率军抵达了龙陵,展开了强攻战,那个时候我听说远征军也差不多抵达了腾冲,开始和腾冲的倭寇展开血战,但是进展很不顺利,最早渡江的二十集团军损失惨重,难以面对腾冲的强敌,所以接替陈诚将军担任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希望我可以尽快率兵感到腾冲祝他们一臂之力,并且尽可能的分兵去攻打松山。

陈诚将军生病了,所以辞去了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但是在我看来,陈诚将军大概是因为想病所以病了,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远征军二次出征都是苦差事,搞不好就要铩羽而归,一世英名毁于此,陈诚将军可以说是校长的心腹,这一点校长也明白,所以这个里面还是有些门道的,虽然我是军人,可是五千年的历史熏陶之下,只要不是白痴,人人呢,都能看出一点儿猫腻出来。

不管了,这样的事情,无论换做谁,都会没有底气,希望陈诚将军好歹为薛岳将军分担一下压力吧!第九战区的事情已经让薛岳将军难以分神了,这个时候,急切的需要一员大将为薛岳将军分担烦恼,那可是十几万的倭寇,第九战区的残余部队,我虽然相信薛岳将军,但是对于那些军队,我实在不是很相信,唯一能够让我信任的第十军和四十三军,都是遍体鳞伤的。

唉!这个时候,我要加快速度啊!不顾一切,全军猛攻龙陵!万炮齐鸣,轰塌城墙和城防,不顾一切的进攻龙陵,倭寇一个联队的军队终究挡不住我潮水般的攻势,第三天失去了城防,转为巷战,在虎贲团神乎其技的战斗之下,以极小的损失解决了负隅顽抗的倭寇,于是他们在第七天失去了龙陵,张灵甫大哥手里提着那个联队长的头颅找到了我,一脸奸笑,我意识到,讨债鬼又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