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地方建设(1 / 2)
戴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理解,巴尔斯在一边,也是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拆开这包烟,摸出一根,点上,抽一口,口感很好。比米国本土的中档烟绝对不差。这足以说明,这种烟的价格,绝对不低。而绝不是那种劣质香烟。
“巴尔斯,比万宝路口感更好。”戴维看着手里的烟说到。
巴尔斯明白戴维的意思:“是的。我想,我们该重新认识他们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富裕的难民。微笑,自信,充满希望。没有恐慌茫然绝望。”
下午的工作依然在继续,不过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哪怕没有很多机械的帮忙,只有几辆卡车帮忙运送材料,一个巨大的畜牧场依然在不断的成形,看这个样子,恐怕最多再有三四天就可以完工了。
戴维对这样几乎是纯靠人力建设的奇迹瞠目结舌,巴尔斯也是很惊愕。
到了晚饭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得到了两瓶啤酒。和张排长所说的一样,他们得到的是羚羊湖啤酒,虽然看起来不是多么高档--当然,这本来就是供应老百姓的低档产品。但是品质绝对不会低档的。
“天呐!在米国,这样的啤酒至少要十五米元一瓶!我一顿晚饭只是啤酒就喝掉了三十米元。”戴维有点感叹。“加上我们的得到的食物和香烟,我们每天的每个人的支出至少达到了七十米元。我的天呐,我原来在米国的薪水,一个月才三千五百米元。而只是为了维持我们所谓的难民生活,就要支出两千一百米元!到底我们是难民还是他们是难民?”
巴尔斯和华夏军人一样,用手拧开盖子,一口气喝了半瓶--一天的体力劳动下来,体力的消耗还是很厉害的。他很疲劳,需要解乏。
“我都想移民到这里了。”巴尔斯耸了耸肩膀。
戴维心头微微一动,不过却没有接过话头,只是把手里打开的啤酒喝了两口,感受着冰镇过的啤酒带来的舒爽,看着远处笑容满面,虽然劳累了一天,却依然充满活力的人群--不只是华夏人,还有那些狼吞虎咽的黑人。在这里,黑人和华夏人一样,只是,他们依然有些惊慌。但是每天食物的丰富,繁忙而又安定的生活,也让他们慢慢的平静下来。
“巴尔斯军士长,按照他们的速度,最多四天,他们就可以完成他们的工程。我想,这几天的时候,我可以在巡逻之后来这里帮忙吗?”戴维看着巴尔斯。
巴尔斯耸耸肩:“那是你的自由。不过你应该知道,这里并不安全。如果不能保持足够的人手,从我们那里到达这里,并不安全。”
戴维点点头:“我会和这里的华夏人一起的。他们是轮流休息,每天都有人是休息的。”
巴尔斯想了想:“那好吧,或许我如果有时间,也会和你一起来的。你知道,这里的香烟和啤酒,以及美味的食物,都让我很难忘。”
举了举手里的啤酒瓶,和戴维碰了一下,两个人一口气喝光一瓶啤酒,然后吃饭。剩下的一瓶啤酒,两个人都很默契的没有喝,而是打算带回去。
眼看天色就要黑下来,张排长的人已经开始组织整队,打算回去。
这个时候,村子的村长带着几个小伙子用一辆平板车,拉来了十几箱啤酒:“张排长,等一下。”
村长一边喊一边小跑,张排长刚要上车,停了下来:“村长,你这是打算干什么?你们的配给也不多。”
“不是,配给给多了。我们这本来是算了三百户的。可是临时打算补充过来的几十户,因为船耽误了,就分配到另外的种植园了。补给就多了三十多份,咱不能多吃多占。可这送来了,也不值当的专门送回去。就给你们吧。你们部队上啤酒缺。”村长一边说着,一边指挥人手往车上搬。
张排长想了想:“那我们明天,派人给你们送点炮弹壳来吧。那玩意要是打个农具什么的,还是不错的。”
“那敢情好,我们村有两个老铁匠。现在国家虽然说什么都管了。可是这小东西,还是自己弄的用起来顺手。”村长笑着说道。
戴维和巴尔斯坐在车里,帮忙把啤酒递上来,然后拉了张排长上来,和村长挥手告别,车队就在夜色中赶回军营。
“张排长,你这样做,会不会违反了规定?”戴维指着啤酒问张排长。
张排长摇摇头:“不会。这是老百姓的心意。我们的原则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所以,我们也要给予相当的补偿。比如我们训练用的炮弹弹壳,送给他们。他们会做成一些工具来使用。当然,这并不是等价交换。因为这重要的不是东西的价值,而是我们的心意。”
戴维和巴尔斯对华夏人的思维有点绕不过弯来。
不过好像这在华夏人心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到了军营,下车,张排长直接搬了一箱送给他们:“这是你们的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