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驰援汴京城2(1 / 2)
种师道听了大吃一惊,心想“妥协”、“议和”其实就是投降,皇上存有此心必陷国家于水火之中。
种师道不想当面让皇上下不了台,定定神换个口吻说:“臣是军人,职责是保卫大宋江山和陛下安全,其它事微臣不知!”
宋钦宗觉得种师道的话甚合心意,便授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率各路勤王大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种师道既为兵马大元帅,便召集幕僚商讨退敌之策。不料,熙河路领兵姚仲平提出“和,不必战;战,应从速”的主张。
种师道说:“不和即战,不战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进,我军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但宋钦宗急不可耐,同意姚仲平战应从速的主张,屡屡督促种师道出战。
种师道一再讲明原因利害,说待种师中领兵抵京,集中优势兵力出战不迟。
可是宋钦宗决心已下,派姚仲平夜袭金营,那知金兵早有防备,宋军大败而归。
种师道见宋军败北,不无感叹地说:“当今朝廷,文有李纲,武有师道,君臣齐心,上下团结,完全可以抗拒金兵。怕就怕君臣二心,各行其道,这样一来,金人便有可趁之机!”
为了挽回大败后的残局,种师道上奏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说:“今日虽败,明晚再袭,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难防!”
宋钦宗默默不语,李邦彦坚决反对,并主张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还策动宋钦宗解除了李纲的宰相职务。
宋钦宗和李邦彦的投降举措,激起京城军民的强烈反对,万人围住皇宫,要求罢免李邦彦,起用主战派李纲,军权由种师道掌管。
宋钦宗内外交困,被迫恢复了李纲职务,让种师道再掌军权。
种师道深入军民中间,被热烈、壮观的场面感动得泪流满面,当即下令:凡英勇杀敌者,皆予重赏!
京城军民同仇敌忾,誓于金兵决一死战。完颜宗望见状,不得不下令撤军。
金兵北撤,种师道认为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可以趁金兵渡黄河混乱时予以全歼。但宋钦宗担心这样一来激怒金兵,招惹更大的祸端,因而不但不听种师道的意见,还收回他的帅印。
李刚质问宋钦宗为何要夺种师道军权?宋钦宗道:“师道年迈,不能担当保卫国家之大任,还是让他休息为好!”
宋钦宗的拙劣表演再次激起京城军民的强烈反对,数万民众游说街头,要求种师道重执掌军权。
宋钦宗无奈,只得再次起用种师道,把他派往前线抵御金兵。
种师道不顾年迈,接受了宋钦宗任命。临行前上书,请求朝廷集中优势兵力破敌,尽快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沧(今河北沧州)、卫(今河南濮阳)、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师)一线设防,以防金兵。
然而,满朝无识之徒和庸碌之辈认为金兵已退,不必兴师动众。
种师道的建议未被采纳,领无设防之兵,打无准备之仗,如何取得胜利?
正当种师道左右为难时,传来噩耗,他弟弟种师中战死榆次,太原被敌酋完颜宗翰攻陷。
宋钦宗又一次错误判断形势,命种师道巡视河东。种师道估计金兵将大举进攻东京,急忙上书,请宋钦宗赴长安避风,而朝臣舆论则说种师道胆小怕事不能担当兵马大元帅一职,宋钦宗听信佞臣之言召种师道回到东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