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命后的美好生活 第25节(2 / 2)
此时老和尚背着小和尚正站在门口。
姜云珠过去,示意自己抓完药了。
“多谢施主,不然这孩子的命怕保不住了。”老和尚又感激道。
“大师不用多礼,还是先回去给他熬药吧。”姜云珠说。
两个人往外走,走到镇口的时候看见元醒正在那里化缘,有善心人看他一个老和尚怪可怜的,就给他一两文钱,可抓药要一大笔钱,这点怎么够。
元醒也急得脸上直冒热汗。
“师弟。”老和尚叫他。
“师兄。”元醒过来。
“这位女施主帮弥生垫付了诊费跟药钱。”老和尚解释,他说姜云珠是垫付的,意思以后等他有了钱,还是要还给姜云珠的。
“多谢施主。”元醒双手合十,对姜云珠感激不尽。
四人又赶紧往回走,不一时,到了山上,三个人正焦急的等在那里,两老一小。
“先进去。”不等这三人问,老和尚便说。
进了庙,老和尚把小和尚放下,有人照顾他,有人拿着药去后面煎,几个人忙成一团。
姜云珠则打量着四处。
这是一座两进的庙堂,不算大,前面几间偏殿,正中间的堂中供着一位骑着白虎的神女,神女身穿一身红色仙衣,鸾姿凤态,眉目传神。
可惜时间久了,那雕像上的颜料十分斑驳,损了神女的风姿。
这就是天女娘娘吧?姜云珠想。她还真没听说过这位神女,古代有两位跟她名字相近的神女,一个是天女女魃,黄帝的女儿,相传她穿一身青衣,她所在的地方,便会赤地千里。
还有就是九天玄女,即九天娘娘,她人头鸟身,而且她是道教的。
这天女娘娘就不知道是何人了,佛教中根本没有对应的人物,可能只是乡民感念其恩德,修建庙宇供奉的某位。
庙的后面则是和尚们居住的地方,这庙也不知道多久没修缮过了,前面的偏殿几乎全都塌了,后面也是破屋烂瓦,昨天下了一夜雨,现在这屋舍中几乎没有干燥的地方,冷风吹来,直吹得透心凉。
怪不得那小和尚会受风寒。
“多谢。”老和尚过来,对姜云珠又感激一番。见她盯着那破屋瞧,便叹了口气。
庙里没有香火,也没有新人来,他们这几个老的死了也就死了,可这两个小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善心人想收养他们。只是他们本就是被遗弃的,又都年龄尴尬,怕不好找人家。
想起这个,老和尚心中难受。
就在这时,姜云珠温声问,“大师,想让这庙重新兴盛起来吗?”
老和尚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在说什么。
姜云珠还以为老和尚年纪大了,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大师,想让这庙重新兴盛起来吗?”
当然想,老和尚做梦都想,只是怎么兴盛起来?
“大师,我有一个想法。”姜云珠把自己的计划跟老和尚说了。
老和尚听得目瞪口呆,这行吗?
“大师不试试怎么知道。”姜云珠说。
老和尚却还在踌躇,这是在骗人吧?天女娘娘会不会生气。
“天女娘娘有灵,会体谅大师的一片苦心的。”
老和尚看看这破屋,再看看屋中的几人,老的老,小的小,可能连这个寒冬都熬不过去,他长叹一声,罢了,若有地狱,便让他一人去即可。
姜云珠却知道,这不是骗人,这是在救命,所以她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跟老和尚详细说了计划,又给了他一些银子,两人就分头忙碌起来。
陈氏发现姜云珠最近有点不对劲,每天都要往外面跑,问她去做什么,她总有各种理由。
幸而她每次去的时间都不长,她也就没多想。
眼看着就要立冬了,立冬要吃饺子。
这个习俗来源于张仲景,那时饺子叫娇耳。张仲景作为一个大医学家,辞官回乡后,发现冬天百姓的耳朵都被冻坏了,便把羊肉等驱寒温补的东西包进皮中,放进水里煮,称之为驱寒娇耳汤。
后来因为饺子形状像耳朵,大家传来传去,还有了“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谚语。
姜云珠没有刻意宣传她的外卖生意,可这几天,除了长脸兵卒跟那个浓眉大眼的人,她还是多了不少客人,现在每天中午赚的钱,都快赶上做早饭赚的了。
“云珠,不然立冬那天咱们不做炒菜,也做饺子卖吧!”陈氏一边收拾厨房,一边对姜云珠说。
“嗯。”姜云珠心中想着事,随便应了。
此时不远处山上的一处营地,那个浓眉大眼的侍卫刚从集市拿了午饭回来,恭敬的递给杨晟,然后仗着胆子问,“副指挥使,这食盒里装的什么,这么香?”
杨晟比较好说话,所以这侍卫有此一问。要是沈凤鸣,他早恨不得有多远退多远了。
“装的什么,当然是吃的。”杨晟接过食盒笑道。
侍卫扯了扯嘴角,他当然知道是吃的,可是什么吃的?他瞧着杨晟今天高兴,便又问,“那我能不能也买一份?”忽然,他看见后面那些兄弟朝他使眼色,他又补了一句,“或者多买几份,给他们也吃点。”
这几天麒麟卫的这些侍卫每天闻着菜香,看着杨晟吃得香甜,也想去姜云珠那里买点汤、包子或者菜吃。当然,这得问杨晟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