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君臣论(1 / 2)

加入书签

宰相森森一笑,道:“话虽如此,却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你去安排翰林的那些人,前去与这个萧尘论一论学问,无论如何,不能让他继续讲下去,否则长此以往,民心何存?”

什么是人言可畏?什么是杀人诛心?什么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有的时候,民心所向也是很重要的。

而如今,萧尘的做法,就是将文武百官与整个天下的百姓对立起来,一旦真的成功,那么就算是是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也注定只有失败。

“大人放心,这件事情,小的一定处理妥当。”那官员连忙开口,恭敬的说道。

“行了,退下吧。”宰相随意摆摆手,独自走到了府邸深处。

在宰相府后院,是一个略显破旧的祠堂,趁着夜色,宰相身影一晃,便进入其中,没有了踪迹。

他却没有注意到,就在他这样做的时候,苍山之颠,一双眼睛缓缓睁开。

萧龙!

他一直就在这苍山上修行,包括之前那一次,萧尘被护卫阻拦,也是他震塌了苍山,与萧尘彼此配合。

……

“上行下效,下柬上闻,君王不与民相悖,君臣不与民相离,君臣同亲,君民鱼水……”

萧尘仍旧在讲学,即便是夜色已深,万家灯火,他也没有休息。

因为此刻,仍然有人在听讲的。

“国师之言论,实在是如醍醐灌顶般,令人耳目一新,听他一番论述,我才知道什么是治国之术,治世之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若天下这能如此,将是我天下百姓的幸福!”

一个老人激动,身子颤抖,恨不得冲上去为萧尘叫好。

萧尘在讲学,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对百姓的启迪,这个过程,同样也会加深他自身的理解。

“治世之道,同样也是修行之道。”他目光平静,心如止水。

仅仅数日时间,萧尘在京城闹出的动静,就已经传遍了全国,甚至大乾国之外,也有人慕名而来,听闻这位‘治国大贤’讲学。

“敢问先生,若君王昏庸,臣下贪腐,百姓愚昧,又当如何!”

忽然,一个中年文士越众而出,直接开口道。

一语落下,众人皆惊。

虽说萧尘一直在讲的,就是君臣关系,可是谁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询问?这是摆明了让萧尘难做!

这个问题,如果他回答,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

萧尘平静的看了对方一眼,淡然道,

“你应该是刚刚过来吧?这种情况,我之前已经讲过,君王昏庸,臣当以柬之,君王如若不听,那就逼他退位让贤!臣下贪腐,当杀一儆百,抓一批,杀一批,严刑之下,谁敢贪赃?百姓愚昧,当开办学堂,举行科举,启发民智,若一个国家同时拥有这三种情况,那便改革!”

“学生受教了!”

那中年文士闻言,顿时身子一震,双目之中闪烁惊喜的光芒,恭敬的对着萧尘施了一礼。

“你口中言,若君王昏庸,便逼迫君王退位,此举岂不是与谋反无异?”一个读书人打扮的青年开口,话语如刀锋一般,没有丝毫遮掩,直接开口,咄咄逼人。

萧尘随意看了对方一眼,道:“既然你们对君臣之间的关系如此关心,那么今日我便讲一讲君臣与变革。”

“古经有云,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天者,为乾为君,离者为火为民,上乾下离,便是象征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的意志统一,所谓是出门同人,又谁咎也?君与臣与民,本就是相互关系,若君王无能,如何做得这天下之主?”

萧尘开口,声音扩散而出,令众人如痴如醉,沉浸在其话语之中。

那青年一愣,神色变幻不定,最终面露惭愧之色,道:“先生高论,弟子佩服,在当今之世,先生敢言而直言,实乃吾等所不能及!”

萧尘没有理会对方的话语,他知道,这些人过来,必然是怀揣其他目的,否则何至于如此咄咄逼人?但他也不在意,依旧自顾自的讲学。

毫无疑问,这几个人,正是被宰相派来的翰林书生,目的就是捣乱。

可惜,恐怕就连宰相自己都想不到,这些人只在几句话间,就对萧尘心悦诚服。

“若乾离相悖,则当以火焚天,此之谓变革,当上下不通,当以天融火,此亦为变革,当今之世,国家百废俱兴,正是变革之良机,你等,可愿共创这辉煌盛世,来见证一个时代的到来!”

萧尘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讲到最后,他霍的一身站了起来,双目扫视众人,一股无形的气势散发而出。

尽管他仍旧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身上的气势,却足以让修行者都望而却步!

众人则是热血沸腾,一个时代的见证者,甚至是开创者,这是何等辉煌,荣耀的事情?没有人不愿意留名青史,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我等,愿意追随国师!”

众人齐刷刷开口,声音洪亮,以至于远在皇宫之中,都依稀可闻。

“陛下,这件事情你如果再不阻止,这江山天下,可就要易主了,那萧尘仅仅只是讲学数日,便已经煽动起来了民心变化,有朝一日,他登高一呼,还不应者如云?到时候这天下江山,又是谁的江山?”

金銮殿内,杨离揉着眉心,感觉十分疲惫。

在金銮殿外,则是跪拜着以宰相为首的满朝文武!

萧尘这一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他早有耳闻,心中自然是有准备。

“你等不必多说,朕知道国师的想法,这一切都是朕让他去做的。”杨离平静的说道。

忽然,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传来,让杨离微微变色。

他没有想到,萧尘在民间,已经有了这样的声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