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2 / 2)

加入书签

六叔公默了默,道:“早些年我对你母亲有些偏见,觉得是她耽误了你父亲的前程。你父亲这些年在松阳一步步从知县,到如今的太守,想来也有她扶持之功。当初,是我过于狭隘了。”

齐纠依旧没接话。

“这几日我仔细想了想,那天你和你父亲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齐家走到今日这个地步,便是有太多吃闲饭的人,不思进取,只会贪图享乐。如果让他们呆在伯府,迟早也成祸患。”

六叔公沉吟,“这样吧。当初你父亲让出了爵位,分了大部分家产。如今你二叔把爵位还给他,他给你二叔一成产业,再给他置办一座宅子,让他们一家有个安身之地,以后便各不相欠,如何?”

这个要求其实倒也算不得十分过分。

早前就说了,齐家祖上行商,家业那是相当的庞大,比起许多簪缨氏族都要富。一年下来进项得有个十几万,这还不算齐纠自己开酒楼挣的那些。而齐向文的弟弟分的三成产业,好好经营,一年也能有个五六万两进项。

足够齐家人过上奢侈的生活。

如今为什么落魄?

第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减少。

第二,没一个有出息,不会经营,只出不进。

忠勇伯甚至将自己两任妻子的嫁妆都败光了,可想而知齐家奢靡到了何种程度?

以齐向文的性格,要他让出一成的产业给他那个弟弟,他倒也不会不舍。

反正他的目的是将那群人从伯府里赶出去,保住祖宗基业。舍点小钱,根本不算什么。

但伯府里的人,有这么容易被喂饱吗?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齐纠也就不再拐弯抹角,正色道:“太叔公,您也说了,我父亲是您看着长大的,他不是看中名利之人,这个要求他必会答应。但是,您能保证伯府的人会同意吗?请恕小九冒犯直言。您之所以千里迢迢来此,便是因为伯府的境况已糟糕窘迫到了绝境。他们说得好听,是要把爵位还给我父亲,实际上还是因为我父亲回去后,所有家业也会重归伯府。他们为何不愿搬出去?便是要跟着我父亲享福。无需自己经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将来他的儿女成婚,聘礼嫁妆全都由我父亲出。对于二叔而言,只是少了个空头爵位,却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大家都是姓齐的,父亲便是和二叔有嫌隙,却也不会迁怒子侄。齐家的姑娘出嫁后,伯府就是她们的娘家,若是闯了祸,还得我父亲背锅。二叔的儿子不成器,仍要我父亲给谋前程。我是商人,所以您也别怪我好利爱斤斤计较。所以父亲才那么坚决的要他们搬出伯府去。为的,就是清污浊,正家风。若还让他们继续留着,那这个爵位,我父亲承与不承,又有什么分别?反倒是白白舍弃了自己的清净日子,去给他们收拾残局,何苦?”

六叔公其实也还算是个明事理的人,齐纠也知道他此行并无私心。为了家族大义,个人私怨的确显得不那么重要。所有世家大族的长辈们,都是这个心态。哪怕是对当事人不公,可为了大众利益,有委屈也得往肚里吞。

可他们分出来这么多年了,从来和伯府本家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伯府有难了,有求于人,就该摆出求人的姿态不是?就算要委曲求全,那也得是他那个二叔低头。

“我虽未入官场,但我也是齐家子孙,从小到大,该学的,也不曾落下过分毫。父亲从本家分出来后开门立户,便成分支。便是他再有能力,失去了庞大家族依靠,没有宗亲旁支共同承担,哪怕将来官至一品,也不过光耀的我们这一脉,而非整个齐氏一族。这个道理我明白,父亲更明白。您也笃定,他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宗族败落而置之不理。”

齐纠脸上没了平日里的纨绔戏谑,语气冷静,“但是太叔公,人与人相处是相对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父亲是长兄不错,但总不能事事都该他忍让,而旁人都踩着他的仁慈吸他的血。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六叔公无言以对。

齐纠又道:“您一把年纪,还要为整个宗族奔波劳累,我们这些小辈也感佩于心。父亲说,当年在侯府的时候,您没少帮扶他,我们全家都记得您的这份恩情。您来了,我们也不会让您白跑一趟。只是既然他们将家族宗祧当成交易,那咱们就得算个清楚明白,先小人后君子,也省得日后纠缠不清,您说,是也不是?”

第257章 回归(二更)

他说得合情合理,甚至已经退让一步,要的不过就是一个承诺,六叔公没道理不答应。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六叔公再次沉吟半晌,道:“你放心,我既做出了承诺,就不会再让你父亲退让。如果你二叔得寸进尺,那这个爵位,不要也罢。我虽希望家族昌盛,却也不希望齐氏昌荣的表面下,是腐朽肮脏的交易。这样的荣耀,也不会长久。”

到底还是老前辈,见识就是不一般。

齐纠站起来,对着他行了个礼,“小九方才多有冒犯,还望太叔公见谅。”

六叔公笑笑,神情有感慨也有欣赏。

“你父亲刚正忠直,你母亲温婉大方,你却是个跳脱的性子。但是…”他长叹一声,“齐家这一代的子孙,没一个比得上你。可见,你父亲也是花了心思培养你的。”

那当然。

齐向文和妻子感情甚笃,未曾纳妾,夫妻俩就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嫁了将军,儿子将来也是要入仕的,他自然要精心培养。

六叔公又住了段日子,二月初五才走。

同时,萧瑞也在这个时候启程回京。

为什么不互相做个伴一起走?很简单,各有各的家丑,都不便让外人知晓。

途中又下了两场雪,耽搁了几日,三月初才抵达京城。

先不说忠勇伯府,萧府这边自然也是早收到了消息。萧瑞下了马车,从正门进,余氏则是坐着马车直接从后门进。

这个时候,萧时和萧三爷也下朝了,正在家中。

眼看儿子归期将近,余氏的事无法再隐瞒,萧时才在三天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告诉了母亲。

萧老夫人听闻长孙被刺,直接就晕了过去,又闹得府中惊天动地。到晚上,萧老夫人才醒过来。萧时又赶忙告诉她,儿子已经痊愈,没有大碍了。

萧老夫人这才放下心来,却是恨得咬牙。当即就将萧三爷叫到跟前来,狠狠骂了一通。

全程萧三爷一个字都没敢说,末了萧老夫人又叹息,“罢了,也怨不得你,怨我,没能给你娶个贤妻,才走到这般地步。是我的错…”

萧三爷跪在她床前,眼眶儿瞳孔,满脸自责。

“母亲慈母之心,何错之有?是儿子治家不严,才至如此祸患,连累阿瑞遭此一劫。今她即将回来,一切但凭母亲处置。”

这话他说得诚心。

余氏之罪,已不可恕。

萧瑞随下人入了荣安堂,萧老夫人一看见他就忍不住红了眼,萧瑞刚跪下要给她磕头,她就连忙道:“快起来,大病初愈,别扯动了伤口。”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