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2 / 2)

加入书签

宣妃娘娘乃是太皇太后最小的亲弟弟,科尔沁右翼亲王满珠习礼的孙女儿,和塔亲王的女儿。出身可谓是高贵显赫,单从血缘上讲,她还是当今皇太后的堂妹,康熙皇帝的表亲。

因为清朝初期这个时候,虽然经过世祖皇帝的大力整顿,但是婚姻方面的很多习俗还是延续了他们的先祖旧例,就比如这个姑侄,姐妹同嫁一人的情况。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没什么可说道的。联姻本来就是为了家族和政治服务,单从政治目的这方面考虑,什么稀奇的事儿都是理所应当,合情合理。华夏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类似的事儿也是数不胜数。

尤其科尔沁蒙古不光是关系着大清在北边边境的军事防御,还碍着各种民族平衡政策的需要,以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位长辈亲人的面子。

康熙皇帝尽管对整个蒙古都一直都是万分防范,小心警惕的态度,但是他的后宫里头却总是要有一两个来自科尔沁的妃子,以示他对科尔沁的恩宠。

当然,一开始康熙皇帝是打算延续他皇父世祖皇帝的计划,让爱新觉罗家的皇宫里头,不要再有蒙古血统的阿哥出生。

对于延续和蒙古各部的同盟关系这一方面,他也是要采取和世祖皇帝一样的策略,尽可能的把皇家的格格们或者宗室贵女都嫁到蒙古各部去。

就算这些娇生惯养的满清贵女,大多数都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早早的夭折在没有一个亲人的茫茫大草原上,既不能成功的参政做个“海蚌公主”,掌控住自己所嫁的蒙古部落大权,也没有生下有爱新觉罗家血脉的孩子,继承蒙古王位。

但是那么多公主格格嫁了过去,总会有几个脱颖而出,一举冲破蒙古王公们粗中有细,精明果断的各种防范策略,不光是孤身一身在蒙古草原混的如鱼得水,还能过的比在繁华喧闹的京城里头还舒坦自在,顺顺当当的生下健康强壮的儿子。

就比如那位康熙皇帝的堂姐,出身简亲王府的和硕端敏公主。

端敏公主血统端正,母亲是当今的皇太后一母同袍的嫡亲姐姐,简亲王府的嫡福晋。被缺少女儿联姻的世祖皇帝抱进宫后,直接就养在了当时的皇后娘娘,现在的皇太后的膝下。

受尽简亲王夫妇和两宫太后的疼宠,目无下尘,骄傲骄纵的端敏公主,连当年只比她小一岁的康熙皇帝,都是尽量避开她的锋芒,不想引发和她的矛盾争执。

因为端敏公主她因着自己的身份经历,昂头挺胸,理直气壮的看不起一切周围的庶出。

康熙九年,时年十八岁的端敏公主麻溜的接旨,干脆的踏上了前往科尔沁的婚车,嫁给了科尔沁右翼亲王和塔的儿子,现在的班弟亲王。

丝毫没有时下新娘子扭扭捏捏抹不开脸面的模样,大大方方的端敏公主迅速的融进了科尔沁的生活,很快就适应了大草原上的新环境。

彻底的脱离四九城各种规矩礼制束缚的她,身为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女主人,嚣张跋扈,张扬恣意,把公主府里的小日子经营的别提有多滋润了。

就算是科尔沁各部台吉福晋都对这位飞扬嚣张的公主抱怨多多;新任的简亲王,公主同父异母弟弟也和她关系僵硬;康熙皇帝本人更是明确的不待见她。又如何?

儿子生了俩,大权在握,这些年因为大清国娘家的日益强大,越过越顺畅,越活越年轻的端敏公主,每天都乐淘淘的在科尔沁过着她天高皇帝远的尊贵日子。

其实,表面上不喜欢甚至是毫不留情的讨厌,内心里康熙皇帝还是挺欣赏这位一向对他嚣张无礼的堂姐的,不管对她的行事风格有多少意见,他都不得不承认她从小到大这番过人的处世本事,以及这份得天独厚的运气。

有端敏公主的存在,整个科尔沁右翼就会乖乖的做大清国的属地,不敢有任何的小动作。再加上这些年因为宝贝儿子的各种研究发明的普及,各种新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大清国可谓是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

康熙皇帝理所当然就踌躇满志的认为,他已经不需要再惧怕,蒙古各部那所谓要再次进军中原的“先祖遗志”,也不用再对来自科尔沁的妃子严防死守,不要她们怀孕生子了。

国富兵强,底气万分充足的康熙皇帝真心的认同,呆儿子那一套“一力降十会,一招鲜天下”的道道。满蒙联姻也好,朝廷平衡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是自己的库房要满满的,气粗;火-抢火炮要厉害的,气壮。

所以,经过这些日子的连番思索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

改变以往对蒙古各部以预防为主的策略,主动生个有蒙古血统的小阿哥,既可以安慰年迈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进而牵制漠南科尔沁蒙古,甚至是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控的漠北喀尔喀蒙古。

还可以有助于他完美的实施北进西扩计划,彻底的把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部都纳进大清国的版图。

给他在历史上和四阿哥同母的“十四阿哥”,找个蒙古的母家。

反正有尽职尽责的太子在,小阿哥绝对不会长歪,将来保证会和四阿哥一样,乖巧可爱听话的发挥所长所能,为大清国的开疆拓土效犬马之劳。

而太子有这么一个关系亲近的弟弟帮忙处理蒙古关系,他就不需要生一个有蒙古血统的儿子,也不需要包养很多女儿嫁到科尔沁去,更不需要考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面子等等各种因素,纳几个蒙古妃子。

只是一个注定无法掌握军政实权的小阿哥,大清国自他而始的三代君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绝蒙古各部的各种联姻请求,轻轻松松的,在这一百年内保持着和蒙古各部的友好同盟关系,不管怎么考虑,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事儿。

进宫多年,承宠的次数一双手数的过来的宣妃娘娘,看到净事房的大太监进到她的宫里,直接呆呆的楞在了那里。不年不节的,皇上突然宣她侍寝,这是有什么大事儿发生了不成?

旁边反应过来的老嬷嬷赶紧捅了一下自家娘娘的腰眼。这都八点多了,自家娘娘还要沐浴洗漱,做各种准备,等被送到乾清宫的时候,估计正好可以赶上皇上半夜起夜。

把自己打理的香喷喷,水嫩嫩,和用玉泉山的水烧兑的温汤一样清透柔和的宣妃娘娘,被领到了乾清宫的后殿,在乾清宫宫女嬷嬷的伺候下,脱得光溜溜,一-丝-不-挂,钻进了一个丝绒被子里面,被有着大力气的驮妃太监扛到了康熙皇帝今晚的寝宫。

脱掉身上的被子,赤-裸着身子,宣妃娘娘轻轻的,慢慢的,顺着皇上的脚跟儿爬到了龙床上,屏住呼吸,仰面朝上,端正的躺好身体。

一直到,等在外头掐着时间的净事房总管太监忍不住在外头唱喝“是时候了”,康熙皇帝才应声让他们进来,把浑身酸软无力起身的宣妃娘娘顺着康熙皇帝的脚跟儿拖拽而出,重新裹进那个丝绒被子里,扛了出去。

今儿发生的事儿有点儿怪,净事房总管心里不敢多加揣摩帝王的心思,低着头跪在地上,恭敬的和康熙皇帝请示“留不留”。

满清皇家的老祖宗认为,让他们的妃嫔们喝一般的避子汤,不光是有损妃嫔们的身体,影响妃嫔们以后给皇家诞育健康的子嗣,也不能百分百的避孕成功。

所以遵循老祖宗的定制,现在满清皇宫的规矩是,如果皇上宠幸完妃嫔会说不留,就会有小太监在娘娘们后-股的几个穴道处按摩,让皇上留下的龙-精尽数流出,以此来达到不让妃嫔们妃嫔们怀孕的目的。

不管方法看起来听起来如何,总之大清建国这些年来,因为避孕不成功意外怀孕的妃嫔,屈指可数。

尽情的发泄一通,满脸餍足的康熙皇帝,果断干脆的说了一个“留”字。

这位大总管听到皇上的决定,尽管心里泛起了滔天巨浪,肢体动作上却不敢表露分毫。

轻轻的告退出来后,立即认真尽职的在净事房的记录手册上,写下了一段话,“一六八四年六月七日零时,皇上幸宣妃,曰留,以备宣妃受孕,特此记录”。

第二天一大早,晨钟的声音敲响,景仁宫的皇贵妃娘娘准时的醒了过来,起床梳洗。

宫女嬷嬷们纷纷上前,轻手轻脚的给自己皇贵妃娘娘上妆打扮。

梳着端庄秀气的小两把头;插上雅致小巧的花钿;戴上三幅东珠耳坠儿;套上前后左右四个开叉,绣着金凤式样,大气华丽却也是轻薄清爽的开裙;最后在纽扣上别好绣着五谷丰登的彩帨,套上精致尊贵的手指套。

一梦好眠的皇贵妃娘娘满意的看着镜子里头光鲜亮丽,神采奕奕的自己,心里美滋滋的开心。贴身大宫女看着自家娘娘心情特别舒畅的模样,讨巧的开口,“娘娘今儿个精神头真好。”

皇贵妃矜持的笑了笑没说话。自从昨晚上梁九功亲自来传了皇上的口谕,狠狠的下了风头渐盛的宜妃的面子,她的心情就好的不得了。心情好,睡得好,精神头自然就特别好。

主管外务的嬷嬷进来回话,宫人们就都自动的退了出去。老嬷嬷低眉顺眼的行礼后,才轻轻的说道:“娘娘,昨儿个夜里皇上招了宣妃侍寝。”

作者有话要说:嘿哈,写了这一章,好羞涩。真怕大晋江的和谐。吼。

这个是比较实在的侍寝哈亲们,嘻嘻。除了皇后和皇贵妃,皇上不会在任何妃嫔的宫里过夜留宿的。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