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2 / 2)

加入书签

舒坦惬意的用完了这顿丰盛美味的晚饭,梳洗收拾妥当后才发觉吃的有点儿太饱, 胤礽望着窗外已经黑透的天色,轻声说道:“太子妃,孤去皇阿玛那里转一圈儿,顺便散散步。”

阿茹娜自是乐意,不过她想着威海本来就比内地冷几度,这大晚上的海上估计更冷,就转身取了一件稍厚一些的袍子给他披上,细细的叮嘱他,“珍珠奶茶做好了,正好送两壶到“乾清宫”你们一起尝尝。”

“记得不要聊的太晚,也不要和皇上起争执,有事儿慢慢的说。皇上虽然知道了历史发展变化,可他毕竟不像是我们这样有过亲身经历、切身体会来的深刻,很多事儿不细细的说清楚,他肯定无法理解。”

昨晚上回来的那么晚,今天又看书忘记吃饭,太子妃心里已然明白,他现在去“乾清宫”肯定还是有大事儿要和皇上商量。她对别的倒是不担心,最怕的就是他犯小脾气,一时说不通就和皇上对峙起来。

胤礽瞅着她温柔的眉眼忍不住微笑,满口答应,“太子妃尽管放心,孤一定有条有理地细细解说。”

太子妃瞅着他含笑不语。

太子殿下想到昨晚上皇阿玛被他气的脸上风云变化,小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皇阿玛年龄一天比一天大了,以后真的要注意,不能这么气着他。

慢慢的踱步来到书房,抱着放有自己整理出来的各种资料的小匣子,他就慢慢腾腾的朝康熙皇帝这里逛了过来。

一大早就爬起来去接见威海当地官员的康熙皇帝,和他们一起用完晚饭后,刚刚回来飞龙号不久。一边端着茶盏休息,一边命人找来高士奇大人,和高大人说明大清国境内将要开办图书馆、博物馆的事儿,顺便问问他的看法、建议。

反正儿子是铁了心要折腾“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么这个图书馆、博物馆的事儿也没必要再等了。早日弄出来,还能早日把农工商阶层培养出来。

高士奇大人在心里默默的计算,这些年因为太子殿下研究出来的铅印技术,书籍的印刷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一套四书五经的初刻本,采用中等的粉蜡纸印刷,无缺笔断线、古香古色,以前是在一百五十两银子上下,现在是一百两银子上下。

可是一个学子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除了一套四书五经之外,还需要购买各种科考辅助书籍。

高大人想到自己当年流浪京城的时候,为了能够继续读书,被迫在街上卖字画维持生计,就满腹感叹。

一本《康熙字典》十两银子;一本《说文解字》八两银子;一套《大题三万选》五十银子;一套《小题选集》二十两银……。更不要日常所需的各种笔墨纸砚等物,综合起来算,一个学子一年就需要花三百两银子。

如果读书人可以在图书馆借书看,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是二十四两银子的借书费用,一下子拿出二十四两银子看似不少,却可以让他们因此省下很多不必要的买书花费,尤其是可以让他们看到很多平时压根儿就接触不到,买都买不到的书籍。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整理、开发各种社会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培训等巨大功能,这个图书馆只要一开办起来,等于是把文化知识无偿的传播天下,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

不分出身、贵贱;不分年龄、性别;不分国界、民族;不分聪慧愚笨、人品高低,只要他有心,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自由的自发读书受教。

高大人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图书馆对士族儒家阶层的打击,将不亚于这些年朝廷大力兴办的新式学院。如果没有《大清律》和新式学院在前,估计朝中的汉家文臣们真的会冒死劝谏、极力阻止。现在,他们一则是没有那个胆子,二则估计也都是破罐子破摔了。

更何况,皇上的意思非常明显,态度也非常的坚决,拉开架势要一步步的打碎士族阶级对于书籍乃至文化的垄断地位,让农工商阶层,甚至是那些下九流阶层,都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梦想中的知识学问。

“皇上圣明,微臣非常赞同。微臣估计,朝中众人都是如此看法。”

“而且微臣觉得,此时开办图书馆,时机正好。一是有新式学院在前面铺垫,老百姓都接受良好;二是我们的印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运输工具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建设图书馆的成本费用将会大大的降低。”

“大清国的图书馆,不光把文化知识普及给大清国的所有人,给予他们教育启蒙。还可以让天下学子们延伸和强化他们日常所学,给予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便利,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皇上雄才大略、泽被苍生,微臣感佩。”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学说,皆充密府。”一个“密”字,充分表达了周朝以来各家藏书楼的“特权性”,皇家的藏书楼只供帝王家、大臣公卿们查阅使用;各大家族的藏书楼只供少数族人翻看学习。

“重藏轻用”的观点深入人心,家家户户藏书楼里面的藏书大多都是束之高阁,几乎经年都没有人翻看。可是即便书放在那里没人看,他们也绝不容有其他人染指。那些最想学习的人,最需要这些书籍的人往往都是“求看无门”。

千年来的文化垄断,居然要在当今皇上的手上打破,自己还亲自参与其中,高大人一时间心潮起伏,激动万分。

康熙皇帝也明白,经过《大清律》闹的那一场,敢站出来反对的人确实不多。不过他听到高士奇对他的恭维,瞅着他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语气轻快的说道:“爱卿的这番恭维,朕可不敢领。”

高大人不由的好奇,这里边难道有什么故事不成?“微臣愚钝,请皇上明示。”

康熙皇帝美滋滋的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乐淘淘的显摆道:“当年太子在元皇后的重孝时间刚刚结束,才那么高的时候。···”

说到这里,他还以从没有过的亲切笑容,对着高大人比划那个时候太子的身高,眉眼舒展、语气骄傲的接着说道:“有一天晚膳后朕和他在御花园散步,发现他又对着花儿发痴,就从他爱赏花,爱做插花,爱送花给家里人开始聊起来。”

“他和朕说,朕赏赐给他的古玩字画太多,把毓庆宫的小库房摆的满满的,偏偏他自己又没有多少时间经常赏玩,放在仓库很是有些浪费,就建议朕开办一些个,可以给天下人一起分享书籍古物的地方。”

高大人作为一个非常合格的聆听者,尽管心里头震惊异常,却也是静静地站在一边,连呼吸都放的很轻,丝毫没有打扰皇上的显摆欲和倾诉欲。

就见康熙皇帝说着说着,语气渐渐变得感慨怀念,“爱卿也知道那个时候的紧张情况,朕怎么能答应他这件事儿,把事态激化?虽然看到他眉眼耷拉着非常心疼,可也没有办法。”

“朕和他说为了大局考虑,可能会安排熊赐履给他做老师,他心里明明不喜欢,还是懂事的答应下来。小眉头皱的,看得朕心里特别难受。朕本来还对要不要同意石溪道人做他的书画老师有所犹豫,见到他这般模样,一时心软就做了决定。”

康熙皇帝此刻回忆起那天他们父子俩在御花园聊天的场景,只觉得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就连儿子听到熊赐履的名字后,微微皱起的小眉头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儿子和他说梅文鼎和王锡阐在算法、历法上的成就,他就派人去江南救治王锡阐;儿子误会他的意思,呆头呆脑的和他保证自己不会出家,被他冷着脸赶走。

他把什么都安排好、算计到,自以为可以很好的把太子护在自己的羽翼底下,让他和普通人家的小娃娃一样快乐健康的长大成人,却没想到被山门中人横插进来,差点要了太子的小命。

高大人敏锐的察觉到,本来很是欢快温馨的回忆太子儿时趣事的皇上,周身气息突然变得低沉阴郁,悲伤痛恨中甚至还透着一股子肃杀、暴戾之气。惊骇之下,他立马反应过来,皇上刚刚说的那个时间点,应该是在太子受重伤的不久之前。

一瞬间,高大人的眼前好像又出现了那铺天盖地的鲜艳的血色,好像又看到了宣武门菜市口的条条血河。

那真的血流成的河,流进地下,流进沟渠,流进每一个文武百官、四九城老百姓的心里。

一夕之间,很多原本很有希望称王拜相的大人们成了刀下亡魂。很多一念之差走错路的老大人被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就连那些一直被皇上优待宽容的满清王公们,也都没有逃过那个场风波,盛怒下的皇上把他们贬斥的贬斥,降爵的降爵,发配的发配。

至今为止,满朝文臣还是对那件事儿缄口结舌,不敢提一个字,对那些后进之官员的询问更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把他们也吓得象深秋的寒蝉一样一声不吭。

大家伙儿偶尔因为其他事儿稍稍想起来,呆滞、后怕,回过神来,就是在心里念神、念佛,感激、感动满天神佛让太子殿下活了过来,让皇上活了过来,让他们跟着活了下来。

大地沉睡,夜凉如水,广阔的大海静的好像一个小巧可爱的小湖泊,整个飞龙号静的好像就只有眼前这方小小的船舱,整个船舱静的只有自己的呼吸声。

心惊胆颤的高大人既没有办法把自己立刻变成一个隐形人,也没有梁大总管的神功,秒变门柱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特别难捱,只能拼命强迫自己稳住心神。

在心里头默默的比划着海风吹过窗户的轨迹,计算着小浪花拍打礁石的力度,感觉有些撑不住的高大人企图通过风雨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分担一些皇上不知不觉中散发出来的威势和悲痛。

还好,康熙皇帝并没有放任自己沉浸在过去很久,虽然他再次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变得低沉沙哑。

“先在京城找个地儿,建设两座图书馆试行,一座男子馆,一座女子馆。春节过后,在每个州、府各建设两座图书馆,书籍的内容全部按照京城的规制来。最主要的是,要制定严厉的赏罚措施,并且切实的落实下去。”

高大人以过硬的臣子素质迅速接口,语气平稳不见一丝颤音,“微臣明白,书籍珍贵难得,必须爱护和保护好,图书馆的安静和整洁等问题更是重要。为了图书馆可以顺利的承办下去,赏罚分明也是必须。微臣即刻拟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