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短视是人的通病(2 / 2)
“刘,俺都喜欢上你们这嘎达,都想留下来啦。”梅森也把脑袋凑过来。
和他拥有一样想法的还有几个人,尤其是那几个毛子,都使劲点头。
在这里住了一年的时间,这些老外,也同样喜欢上这里。
唯一困扰他们的是,这里的姑娘都比较保守,生理问题不大好解决。
刘青山也照单全收:“只要你们自己能办下来移民,我们这边全部接收。”
几声“乌拉”响起,还伴着欧耶的叫声。
米国团队中,唯一的女士凯瑟琳凑到刘青山身前:“刘,上次和你回来的那位李先生,怎么这次没回来?”
香水有点太刺鼻,刘青山稍微往后挪了挪:“你说铁牛师弟啊,他都成亲了,凯瑟琳你就别惦心了。”
凯瑟琳遗憾地耸耸肩膀,惹得大伙一阵哄笑。
来参观的吴医生和王振国,在旁边也瞧得直发愣,在他们的理解中,外国专家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随后又去了别的车间,像是麝香保心丹和速效感冒片的生产线,都叫这两位大开眼界。
想不到在这个偏远的小镇,竟然还有这么先进的设备。
最关键的是,生产出来的药品,供不应求,还能出口创汇,叫这两位客人瞧着无比眼馋。
“小师兄,我们那边的红豆杉果子,能不能也卖给你们?”王振国向刘青山询问。
“当然可以,我们这边的原料,也是严重不足。”刘青山当然同意,这东西多多益善啊。
王振国就乐颠颠地要去打电话,刘青山又叮嘱一句:“千万别破坏那些大树,不能杀鸡取卵!”
短视是人的通病,尤其是穷怕了的人,要是得到发财的机会,那绝对疯狂。
许多地方的资源,都遭到灭绝性破坏,就是这个缘故。
“放心吧。”王振国拉着吕小龙,去厂长室打电话。
两地相距几百里,采摘下来的红豆杉都不用烘干,直接运过来就成。
反正也参观完了,大伙都一起往办公室溜达,吴医生掏出来一张药方,跟哑巴爷爷探讨,这药方就是哑巴爷爷给大胡子校长开的。
小六子在旁边给当翻译,一些医学名词,也说得头头是道,叫吴医生都刮目相看。
哑巴爷爷这个药方,是针对徐校长个人的,如果想要普遍使用,还需要辩证。
很快,王振国打完电话,也加入进来,一起跟着讨论学习。
这就没刘青山啥事了,他索性去对面的野菜厂溜达一圈,顺便定一下晚饭。
这个季节,也是野菜厂最忙碌的时候,来这出售山货的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有单人的,也有属于夹皮沟联合体的,这一类通常都是大宗的生意。
出售蘑菇木耳的最多,也有少量是来卖松露的,专门有几名维克多派过来的手下,在这里负责验收和装运。
松露的保质期虽然还可以,但也是越新鲜的香味越浓,所以都是装箱之后,马上就运走。
刘青山正瞧着呢,就听到队伍前面有人嚷嚷:“俺们这松露你们咋不收呢,欺负人是不是?”
他走过去查看,却是几个年轻人,为首的那个人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十几枚松露。
有两个老外哇啦哇啦地跟他解释着什么,他们也听不懂,而翻译这时候刚好不在,双方鸡同鸭讲,根本无法沟通。
刘青山凑上去,一脸严肃地向那几个年轻人道:“你们挖回来的松露,根本都没有成熟,所以我们不会收。”
成熟的松露,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所以像猪狗等嗅觉灵敏的动物,可以分辨出来。
普通人或许嗅不到,但是专业人士,却可以。
在欧罗巴那边的松露产地,除了有专门寻找松露的松露猎人之外,还专门有一种松露鉴定师。
就像鉴定文物的鉴定师一样,只不过人家专门会鉴定松露的品级。
外地人来购买松露,通常都会请一位松露鉴定师,支付一定的佣金,这样才能选到品质上佳的松露。
听刘青山说完,领头的那个年轻人嘴里嘟囔一声:“明明都是一样的嘛。”
刘青山摇摇头:“当然不一样,没成熟的松露,味道相差许多,根本就不值钱,我问问你们,这些松露,你们是怎么挖出来?。”
“在林子里挖的呗,你哪那么多废话,不收的话,俺们回家自个尝尝。”那个年轻人转身准备走人。
“不能走。”刘青山冷声说道,“县里和镇上,对采挖松露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许大面积翻挖,那样会破坏整个松露生长的环境。”
说到最后,刘青山已经声色俱厉:“你们这些松露,到底是怎么挖出来的?”
要是牵着训练的猎狗或者母猪,找出来的松露,多半都是成熟的。
而现在这个月份,刚刚进入松露的成熟期,所以很明显,这几个年轻人就是漫山遍野乱刨,才弄到这些未成熟的松露。
这种行为,必须打击。
不然的话,大伙都这么干,用不了几年,松露资源就会枯竭。
在后世,这样血淋淋的教训,不胜枚举。
“要你管,走啦走啦!”领头的青年显然也有些怕了,赶紧开溜。
早有野菜厂的安保人员,将他们拦住:“走,上派出所去!”
那几个青年一瞧大事不妙,还试图逃窜,可是这里的保安,都是退伍兵出身,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几个家伙全都撂倒,推推搡搡,押去派出所。
那些排队卖山货的,都瞧得一愣一愣的。
刘青山看到大伙有点惊慌,于是高声道:“乡亲们,山里的资源,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所以我们才要一边采摘,一边保护。”
“细水长流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这样咱们山里的资源,才能持续发展,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山民们都纷纷点头,这几年,没少宣传这方面的事,大伙心里还都是有数的。
就是刚才那几个愣头青,年轻不懂事,需要好好教育一下。
小风波过后,继续收货,刘青山去食堂转了一圈,安排饭菜。
正跟大师傅研究菜谱呢,就看到吴桐领着小六子急匆匆地跑进来,小六子嘴里吆喝着:
“哥,出大事啦,路作家得奖了,好像是得了一个什么耳朵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