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 / 2)

加入书签

“父亲!”明大老爷大惊。

他想否认,可自己父亲已经认定的事,他就算否认也没有任何用,而且 - 这话还真是他让人传出去。他存的什么心思,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而且现在这事被自己父亲知道了,他便知道他决不能再杀明珞了。

他的拳头捏紧,额上的汗大颗大颗的冒出,终于道,“父亲,珞姐儿她是二弟唯一的女儿,儿子怎么会起什么歹心?不过儿子,儿子是起了念头,希望景世子能带走她,再不回京城。”

明老太爷的眼睛一直紧紧盯着明大老爷,他了解儿子甚深,看儿子的这一番挣扎,再说出这么一番话出来,心也越来越沉了下去。

他跌坐到椅子上,看着目光硬得跟石头似的儿子,心反而慢慢平静下来,只是沉得发坠,一阵阵绞痛。他声音如古井般道:“说吧,你这么害怕,到底是做了什么对不起珞姐儿的事?所以你害怕,害怕珞姐儿嫁给肃王,怕她借了肃王的手对你报复?!”

明大老爷额上青筋暴露,看得明老太爷心更是犹如跌入寒潭。

他像是声音不似自己的似的道:“因为你,你杀了她父亲。当年你二弟的死,你是知道的,哦,是不是还是你帮先帝做的?因为你二弟已知陛下对他动了杀机,不可能不防范,但他再防,也防不过自己一直信任有加的大哥,是不是?”

“是不是?!”

明老太爷前面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低音,但最后那句重复的“是不是”却已经转化成了一句暴喝。

“我没有!”

明大老爷青筋暴露,双眼通红,满头汗水,他眼中滚出泪来,泣道,“父亲,我没有。可是当年先帝杀二弟,儿子的确是知情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先帝若是要儿子去死,为了家族,儿子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死,他要让二弟去死,儿子求过陛下,不过二弟抗旨不遵,先帝让他死,儿子能做到什么?”

“父亲,若当时是您,您又能做到点什么?”明大老爷痛哭流涕。

“可是父亲,肃王拿出了和珞姐儿的定亲文书 - 不管真假,当年的事情他必是知道一二。当年策划和执行追杀他的就是儿子,是儿子一手操作的,就是因为二弟,没有成功,此事再保密,但只要肃王想查,他早晚会查出来,我们明家和肃王府就是血海深仇,珞姐儿嫁去肃王府,肃王必定会利用她,让他对儿子恨之入骨 - 届时,届时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

“父亲,珞姐儿是二弟唯一的女儿,儿子怎么会舍得伤害她,她嫁去肃王府,最后又能有什么好结局?父亲,让景世子带她离开京城,远离纷争,才是对她最好的啊!”

有些事情明老太爷有预感,但这样明明白白的被告知就是这样,又是另一回事。

他的手压着椅子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知觉。

呵,自己的这个儿子,这是在逼自己呢。

因为他只有他一个儿子,明家也得有他,有他的儿子,明家才是明家。若是他和肃王是死仇,没有任何寰转余地,自己只能为了明家,为了他,放弃珞姐儿。

明老太爷只觉得心痛难忍,心力交瘁。

很久之后,他才动了动嘴唇,道:“那么,在当初珞姐儿没有丝毫表现出对大房对你们不满的时候,在她还对你们满腹信任亲昵有加的时候,太后提出将珞姐儿嫁肃王,你为何没有反对?其实那事情有什么不同吗?”

明大老爷:父亲,您一定要把这些挑开来有什么意思?

但他面上仍是悲痛万分,他道:“父亲,那时儿子并不知肃王知道当年之事。他解围京城,击退北鹘,诛杀叛党,入京之后还政陛下,儿子只当他是个好的,谁会知道他狼子野心”

“够了。”明老太爷失去了和他再说什么的兴趣,看也不愿再看他一眼,只最后闭了眼道,“珞姐儿和肃王的亲事已定,无论你心里想什么,都给我收住,做出欢欢喜喜的样子来,送她出嫁。”

“父亲!”

“你出去吧,约束好周氏。咱们明家还没倒呢,你妹妹还好好的坐在太后的椅子上,外人还没怎么着你,你自己就已经乱成这样,不必别人来杀你,你自己就把自己作死了。”

肃王都已经放出那样的话来,这亲事不成也得成。

第36章

肃王的动作很迅速,他前一日才将准备调容大舅入京之事和明珞说了,没过两日吏部尚书梁正兴就收到了一份刚刚空缺出来的大理寺左少卿的举荐名单,吏部便照着这份名单整理了各人的履历和往年的政绩评核,给小皇帝上了折子。

且简单说一下现如今的朝堂局势。

在肃王入京解京城围困之前,小皇帝尚未亲政,朝廷所有的军政要事都是由内阁,辅政大臣车禄和明太后三方把控,三方也互相约制,因此勉强维持一个平衡,但当时的内阁首辅年纪已大,行事务求稳妥,喜欢和稀泥,如此反而助长了车禄和明太后的气焰,内阁相对就势弱许多。

肃王入京之后,除掉了车禄,以车禄共犯的罪名清洗了朝中一大波文武大臣,肃王以先帝遗旨为由,强硬地请小皇帝亲政,将明太后逼出了朝堂,朝中大事由他和内阁决议,再由小皇帝决断。但说是这样说,但小皇帝初理朝政,什么都不懂,内阁首辅致仕,内阁成员变动,势力更弱,朝政之事更多是肃王说了算。

但朝中暗戳戳反对肃王的也有好几股势力,因为一来这批朝臣多是这十几年间先帝或明太后提拔上来的,因着不少缘由而对肃王心中畏惧,二来当初肃王清洗车禄共犯之时手段强硬狠辣,朝中官员相互之间向来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仅闹得人心有些惶惶,也得罪了不少人,更担心下一个被清洗的就是自己。

所以对他又惧又恨的不在少数。

大理寺左少卿空缺一职,其实在赵铖和明珞提之前,他便已经出手,不过他自己并未出面,而是很早之前就让人提点了容正卿,让容正卿再次走了内阁首辅郑成徽的路子。

他是可以强硬将容正卿安在这个位置上,但由他安插和由郑成徽举荐,将来容正卿在朝堂上的位置,众人对他的态度便也会很大不同。

而皇帝对吏部报上来的这三个人根本谁是谁都搞不清楚,就在翌日朝堂上让上折子的吏部尚书梁正兴简单呈述,在听梁尚书中肯的将三人过往政绩评述了一番后,就他朝事根本不通也听出,梁尚书应该是对其中一位现任从三品的江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容正卿评价是最高的。

但他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个,他听着听着却是皱了眉,问道:“容正卿,江南布政使司左参政?朕怎么觉得之前好像听说过此人?”

众臣:容正卿是地方大员,您是皇帝,听说过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还是他的內监大总管成禄了解这位小皇帝,他一发出疑问,就已经在他身边小声道:“陛下,这位容大人正是明三姑娘的舅父。”

小皇帝一怔,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舅舅明伯量,然后问道:“明尚书,这位容大人是你们明家的姻亲,依你之见,这位容大人可堪当大理寺左少卿一职。”

明大老爷上前躬身道:“陛下,容大人是臣之姻亲,臣当避嫌,但古人亦有言,举贤不避亲,依臣之见,大理寺审核国之重案,少卿一职至关重要,容大人在地方上任职多年,行事老练,必能为陛下分忧。”

小皇帝这两年性格乖张,对自己舅家明家更是有一种带着不知从哪来的怨愤抵触,因此明大老爷虽然心中对容正卿回京任职一事心中虽极惊骇和不愿意,在皇帝面前还是措辞谨慎的表示了赞同。

依过往记,他赞同的事小皇帝多半要驳上一驳的。

可这次让明大老爷失望了,小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了数息,然后又神情古怪地把目光转向内阁首辅郑成徽,道:“太傅,你来说说。”

郑成徽曾是小皇帝为太子时的太子太傅,因此他惯来是这般唤他。

郑成徽便上前一步,道:“陛下,容大人在地方上任地方大员多年,政治清明,劝课农桑,又多谋善断,破陈年积案无数,公正廉洁,的确不应以他和明家有这么一点亲缘关系就让他在地方上任职十多年而不得入京。依臣之见,容大人堪任此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