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2)
也是时间刚好,原本还不算很大的火堆,突然爆响了一声,顿时就蹿高了几尺。
众人都吓得后缩了下,却听那火堆中突然有人惨叫、翻滚了起来。
一群衙役生怕烧到了自己纷纷跑了开来,就连朱二、朱三也不敢凑上前去救火。
那火堆中本就有油麻绳助燃,随着里面那人的翻滚,火星很快就散得四处都是。
王满兴见状急道:“快,快喊人救火!”
于是,朱家很快就响起了“走水啦!”的呼喊声。
原本还缩在家中的街坊邻居,为了自保,都慌忙拎着桶盆,前来救火。离得最近的谢家更是直接从墙头上泼水过来。
众人忙了半天,终于在天亮前,把朱家的火苗全都给扑灭了。
焦头烂额的衙役们弄来块门板,把那烧成个烤猪的贼人抓回了县衙。
那贼人到了县衙竟然还有□□气,奈何烧得太狠,只嚎了几声,就彻底归西了。
王满兴一看,这不行啊,忙了一晚上的功劳可不能就这么没了啊!
于是他一口咬定,这人就是前一阵传言中的那个放火惯盗。
昨日这贼人刚想犯事就被机智的王衙头给识破了。于是王衙头带着一班衙役不辞辛苦地埋伏了一夜,又勇猛果断地与贼人搏斗了一番,这才抓住了贼人,保住了城中百姓的安宁。
当然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县令大人的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若论功劳,当属县令大人最高……
这些衙门里的马屁官司并没多少老百姓知道,倒是纬桑街上的朱混混一家如今颇有些凄惨。
虽然屋舍并没被烧毁,可毕竟是被烧了一遍,又泼了一夜的水。整个院子里黑乎乎、烂兮兮,让人难以下脚。
朱婆子瘫坐在烂泥中,满脸鼻涕眼泪地哭嚎着“天杀的恶贼啊!赔我的屋子啊!从隔壁跑来的杀才啊,怎么就害了我们家啊……”
朱二、朱三也在门口嚷嚷,说是那贼人把他们家的多年积蓄都偷光了,三兄弟成亲和老娘的棺材本都没了云云。
朱家人并不敢去衙门口喊叫,他们家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有数。
之所以如此哭嚎,不过是想诓着谢家赔些钱财,若是能借此博得县大爷的怜悯,把那贼人家里的钱财也赔些过来,那就更好了。
谢家人自然不会上当,而卫川县的县令张洪文也不是什么慈悲善人。平日里,这位张县令可是连清水里都想捞点油花出来,更别提把那无主的银子给别人花用了。
王衙头之前禀报时,并没把贼人最先去了谢家这事给说出来。倒不是他想护着谢家,而是他觉得自己说不定能借着这机会从谢家诈几个银钱花花。
当然,他也知道,这事若是闹开了,就算讹到些银钱,最后也要进那张大人的荷包。因此王满兴并没声张,只想着这两日要单独去一趟谢家。
不过,还没等他抽出时间去谢家恐吓讹诈,那谢老板竟然与古德寺的和尚一起,敲锣打鼓地送了块“为民除害”的牌匾给县令张洪文。
第12章 五尺男儿的心酸
县令张洪文是个贪财又好名的家伙,他之前听了王满兴的禀报,得知那苦主家是个破落混混人家。家里除了几个二流子和一个老婆子外,连点值钱东西都没。
因捞不到好处,张县令就对这案子不太上心。
原本他都懒得审这破案子了,不想却突然得了个大大的牌匾。
虽然这牌匾用料简陋,值不了几个钱,但至少是个民望的象征。记到县志中去,也是一桩美谈。
又因着谢家送牌匾时,敲锣打鼓搞得非常热闹,倒让城中百姓都知道了放火杀人的歹人已经被抓去县衙了。
高兴之余,平头百姓们也很直接,你送一把小菜,我送几个鸡蛋,对这原本不太像样的张县令,有了几分感谢。
于是,张洪文在卫川呆了一年多,都没养出什么名望来,如今却稀里糊涂地赚了点好名声。
张县令一高兴,就夸了这谢家几句。倒让王满兴不敢在这档口去找谢家的麻烦了。
只是他并不清楚,其实张洪文的心里也有些不足。县令大人看着牌匾,心中叹息道:“怎么这事竟把古德寺的和尚也牵扯进来了,这讹个老百姓也就罢了,若是讹到了古德寺门上,恐怕老夫也兜不住啊……”
两日后,正是李彦锦与觉明约好上门买豆腐的时间。
谢老板也听说了这事,就干脆租来了牛车,让智通和李彦锦多买些回来。自家吃不完,饭馆里也能用得上。
临走前,谢沛塞了个钱袋在李彦锦手里,道:“别让师父出钱,回头赚了,再还我就是。”
李彦锦也没推辞,笑呵呵接过来,眉毛一跳一跳地说道:“你就等着当个小富婆吧,哈哈!”
谢沛摇摇头,笑着送走了他们。
谢栋摸着下巴,对闺女道:“这小子比我强啊,当年都是我把钱袋子交到你娘手里,如今他还没进门呢,就能从你手里弄到钱袋子了……啧啧。”
谢沛笑容一滞,没好气地瞥了她爹一眼,道:“就您那点心眼,还敢算计人倒插门?别回头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呐!”
“嘿嘿,”谢栋被闺女说了,也不发恼,继续说道:“其实有点心眼也好,别一家子都是木疙瘩,吃了亏都搞不清楚呐。只要他有份真心,咱就不怕……”
“都说是木疙瘩了,还能知道别人有没有真心吗?”谢沛好奇地问道。
“呃……”谢老板呆立当场。
中午,李彦锦和智通就带着五大板新鲜豆腐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觉明和尚。
觉明办事稳妥,他提前找了饭头和庶务典座报备,只说是谢施主家想长期赠些财物。但因家资一般而无法大笔施舍,故想了个法子出来。
这法子就是今后谢家饭馆中用的豆腐就从古德寺中进货,价格都按市价上来。虽然每次可能也就几串钱而已,但这是个细水长流的路子,时间一长,也是一笔不菲的善财。
典座听了,自然乐意。这寺中豆腐从原料到人力都是不花钱来的,如今能稳定换些银钱,自是再好不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