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林瑜一笑道:“邢知府何必颓丧。”他听身后的兵士对他说了些什么之后,就请人将反绑着知府的绳子松开了,道,“你的家人已经在府衙等着了。”
邢知府浑身一凛,他的家人早就在林瑜屯兵嘉兴府的时候就被他送了出去,怎么会出现在府衙里头。看着林瑜不变的笑脸,他不由得胆寒。
就听他道:“回去吧,以后北边也要不得安宁了,邢知府为了这一大家子,还是不要随意北上的好。”
他没有多说,就让人把这个倒霉知府给带了下去。说真的,说苏州府尽在他的控制之下有些夸张,但是既然他现在占尽上风,府城中的人望风而降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这一回他没有再住府衙,而是住进了自己的老宅。
老宅里头还是有人的,护卫和仆役依旧健全,由钱嬷嬷领着。看见林瑜身后跟着大批的着甲兵士没有丝毫的变色,颇有些宠辱不惊的味道。
倒是钱嬷嬷看着长高了,更有气势了的林瑜颇有些热泪盈眶。
亲自动手伺候着林瑜住进了旧时主院,其他的兵士则由林老管家的儿子一一妥善安排。
林老管家已经被林瑜送去了北州府,根据最新的消息,现在老人家正在日日精精神神地看着北州新建起的将军府,就算这个府邸还只是一个空壳子,并没有将军入住,他依旧乐此不彼。
没有将军,不是还有将军夫人么!
苏州府大概是林瑜自起兵进攻以来,唯一一个和兴化府一般,出逃人数相当之少的府城了。兴化府是已经被林瑜犁过数遍,根本没有像样的士绅家族了。
而苏州府则是他们想逃,但是没能逃掉。只能乖乖地返回家中,等着头上的刀落下。
林瑜没有去顾忌身后的松江府、即后世的上海,还有太仓州。之前东番前来的船并不是只有送补给的大船,还有适合在内江航行的舰船。这些舰船会从长江入海口进入,靠海的松江府和太沧州是他们的任务。
主力部队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快拿下江宁府、即金陵。
一场场捷报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了东番,整座岛屿已经彻底绑在了林瑜这一条船上,怎么不由得他们欢欣鼓舞。
连征兵处比起年前也热闹了许多,也幸好兴化那边又送了不少的俘虏过来,否则好些工程进度就要停滞了。
身在东宁府的常柯敏在接到捷报以及元正帝驾崩、大皇子称隆昌帝登基的消息后,先是叹了一口气。
“靖朝大势已去。”他执起一壶酒,对着北方敬了一敬,然后对着地面尽数洒下,算是尽了与元正帝那几年的君臣之情。再多的君臣相得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在他前几年一眼相中了那个小兔崽子当自己的孙女婿之后,他就注定走上了另一条路。
连这句小兔崽子在心里也只能是最后一次骂了,常柯敏遗憾地咂咂嘴,等过些时日,江宁,不,金陵一下,改成南京,与北边朝廷的京师相对,就该改口称吴王了。
“想什么呢?”白知府拎着一壶好酒,看见常柯敏手里端着空壶,地上湿漉漉的样子,只做不见,笑道,“你倒是舍得。”好好一壶醉仙酿,全都喂泥地了,他可不会闻不出来醉仙酿那股特殊的香气。
常柯敏一笑:“有什么省不得的,以后好东西多着呢!”
白师父意味深长,道:“可不是如此。”两人相携进了书房,他熟悉地摸出两个杯子来,“北边的那个大皇子可非人君之相,靖朝大势已去,咱们也能好好的喝一杯。”
之前他又要管着整个东番,又要分出一只眼睛盯着郑氏延平王府,还要负责军备的调度,可把他给忙坏了。现在最后一支船队送了过去,他也能稍稍松口气。
之后,就是例行的补给了,这当面林如海更忙一些。
“你是闲了,我可是要忙起来了。”常柯敏咂了一口酒,道,“闽浙不出意外不会有什么反复,老夫启程的日子也进了。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当一回闽浙总督,也是奇遇。”
常柯敏祖籍福建,按照朝廷避讳,他本是不可能在福建为官的。只是现在林瑜需要一个老成持重之人看着治下丰腴两地,还有谁更适合这个位置呢?
不像是任着原职,只不过权利有所缩水的广东巡抚史瑞。闽浙巡抚、还有总督要么阵亡,要么绝望自杀,没有了主持大局之人。原籍就在福建的常柯敏正合适,有他坐镇,林瑜也能更加放心。
至于常家会不会因此而坐大,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常家的家产有哪些,大概现在没有比林瑜更清楚的人了。更何况,常柯敏是个聪明人,他按照故旧的想法,觉得自己以前明来算的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外戚,就算有机会当官,也就现在的这段时间。
就算为了自家姑娘以后的前程,他也会约束好常家人。
但是常柯敏现在还不知道林瑜并没有纳妾的意思,而且,也不是很在乎所谓的外戚不外戚。以后的国家在草创阶段势必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打理。
特别是在林瑜摒除了吏目这一条之后,在进攻的过程中,所有这些世代相传的吏目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只有没有犯过罪行,或是只有少许属于罚金范畴的吏目才被留了下来,被允许将功折罪。其他的,根据修改过的大明律该杀的杀,该劳改的劳改。特别是关于不正当所得这一范畴,林瑜特地命人做出了增添并亲自修正。
凡是能找到契书,证明自己的受害者,官府会根据吏目的供词酌情从他的家产中划出一部分出来赔偿受害人。
这一条在战乱之中其实并没有被实施,不是不想实施,而是各方面的条件都够不上。人手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很多受害人要么早就家破人亡,要么就在战乱中不知离散到什么地方去了。每一次查抄吏目之家,除了偶尔几个能拿出契书还有保人来证明自己的损失的,大多数这些吏目的家财充作了军饷。成为了将军府下给兵工厂的订单,兵工厂也是林瑜的私人产业,所以理论上这只是左手倒右手,但是经过现代教育的都知道这里面的意义不一样。
在林瑜即将拿下江宁府的现在,将军府的公库和林瑜个人的私库已经在他的授意之下逐步分离。就像是他一直说的,财物上的规矩还是一开始就立好的比较好。
湖南的战报来得比林瑜预料中的晚一些,不过好歹来的是好消息。
洪铭泽攻下湖南的长沙府,还没来得及稳定下来给林瑜发捷报,就被心急邀功的湖广总督从湖北发兵给堵了个正着。
幸好他这一批的补给中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的水泥,洪铭泽是个心细之人,他在问过之后,就带上了这些一麻袋一麻袋并不轻的东西。
也正是这一份细心让他在被围困长沙府的时候,没有城破人亡。在同一时刻,洪铭泽和张忠几乎不约而同、心有灵犀地使用了这个被后世戏称为龟壳的战术。
仰仗着枪炮的犀利,洪铭泽打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军,还充分发扬了奇袭战术,好几次大晚上扰敌,闹得那些旗兵几乎不能好好睡觉。一旦等他们反应过来,洪铭泽的手下早跑了。朝廷兵士手中快要生锈的□□可怜的射程根本就够不着他们。
就这样,洪铭泽还是跟这个顽固的湖广总督耗了快一个月,才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草,逼退了对方。不过,对方早晚还要卷土重来,所以,洪铭泽只能在长沙府原地等候。
一个月的消耗战,不独那个湖广总督,洪铭泽手中的弹药也快没了。幸好,从广东这边到长沙府的水路一路通达,他这边的消息发出去之后,很快就会有补给送过去。
但是这时候,东番的地理位置对内陆作战的将士们来说,补给线未免拉得有些长了。洪铭泽的遭遇也暴露了补给线太长的弊端,他们不可能一直在沿海打转。
知道这一件事后,林瑜思考了一下,精细的□□制作没办法挪动,只能靠北州的兵工厂。但是,粗糙一点的火炮制作就可以就地取材了,只要那边送来一些学徒就行。北州的火炮制作早几年就进入了铁膜铸炮的阶段,相对于朝廷那边每铸一门炮,就要制作一门的泥膜来要快捷得多。
泥膜是一次性的,而且因为技术的局限性,泥膜制造出来的火炮合格率相当低,只在于十之一二。而铁膜铸炮不仅成材率高,也不需要像泥膜那样,数月才能铸一门,工期大大的缩短。
不过,弹药这个没办法。□□中需要的硫磺在东番有大量的生产,这个可以说是给林瑜省了很多的事。否则,她就不得不想其他的办法来获得硫磺。除了东番之外,四川、青海、甘肃都产硫磺,就是这些地方哪一个都不在林瑜的治下。
后世在评价林瑜的崛起过程争议甚多,但是有一点他们不会有异议。一个是天然优质铁矿产地琼州府、另一个是硫磺产地东番,其中东番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甚至有人说,当初林瑜前往兴化府也是他百般算计之后的必然结果。这个理论吃的人还挺多,毕竟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好些将领早年的手记中,都有显示林瑜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人。
战场上好些堪称奇迹的结果,在参与过当时军事会议的参谋的笔下就变成了对当时还被称呼为大将军或是吴王的林瑜一面倒的赞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