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加入书签

两人站起来,走到窗边看去。就看见一群穿着和汉朝人相似服饰但是身材矮小的男子,跟在之前带领过他们的办事人员的身后,向着他们这边走来。

“这些人也是汉朝人吗?”伯恩因为不会说汉话,并不知道这里是给各国使节居住的地方,安格斯觉得既然这里也就他们两个人,这事又不大重要,也就没有和伯恩说。

听了这句话,安格斯脸色一变道:“千万不能这么说。”他已经知道这些人是从哪个国家来的了,也知道这话叫人家听见可是要挨白眼的,谁知道那个办事人员是不是凑巧就会英语呢?

之前朝廷征伐倭国的时候,消息传得铺天盖地。倭国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更是被报社的编辑们扒得底儿掉。那段时间安格斯看热闹看得不亦乐乎,天天等着报纸过来,就指着这个娱乐身心。

报道虽然有些夸大之处,但是这时候的人比较淳朴,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至少,安格斯看了一会儿之后,就成功地将这些人和倭国联系了起来。

他忙将伯恩男爵拉到一边,给他科普了一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渊源,然后道:“这是一个战败了的国家,怎么能和汉朝相提并论呢?”

伯恩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那些人的服饰这般相像,还有这样的渊源。”然后感叹道,“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才经历了一场对外战争吗?”他回想着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道,“一点都看不出来。”

在抵达汉朝的疆域之前,他先到了另一个据称是文明古国的地方,也就是刚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的地方。这让他一度以为那便是东方国度会有的样子,知道他继续往东,一点点靠近真正的东方。

来到广州府进行短暂的停留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固有印象是一个多大的错误。

相对于脏乱、疟疾横行的印度,这个同样以古老著称的国度却宛如另一个文明的世界,尤其是在他亲身住了一段时间体会过了之后。

“这就是这国家的伟大之处。”安格斯感叹道,“将士们在外征战,但是在他们的身后,国民们却依旧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几乎没有被那庞大的军费给影响到。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国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伯恩再不情愿,也信服地点了点头,毕竟他已经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点。

若说征战真的一点都没有对国民产生影响那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那些牺牲了将士的家庭就收到了最大的影响。

但是,无论在哪一方面,林瑜已经尽力的弥补,并着力向着好的地方发展。军工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周边产业的发展不去提,从荒野之地一下子跃为大都市的北州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而那些将士之家在林瑜的力所能及之下都给与了照顾,如今京城边上的孤儿院里更是收容了大量的孤儿,这些孩子以后都会直接进皇家学院,至少会有一个当兵的出路。

最可怜的是那些寡|妇,严格来说本朝支持寡|妇再嫁,这是写进律法之中的,更是废除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贞节牌坊。但是在乡官的制度还不够深入,或者这些乡官对乡民的威慑力还不够的时候,很是发生了几乎寡|妇幼儿被侵夺财产的例子。

军中的高待遇世人皆知,尤其是那些早期参军的兵士,好些都分到了田地。幼儿抱金于市,那些所谓的族人可不管什么那是拿命拼来的财产,只知道同族的接受这些财产天经地义,历来都是这么做的。好一点的,也就被分去了一些银钱,恶劣如逼迫寡|妇幼子交出田产,几欲将人给逼死。

幸好当地的乡官一直盯着那几家牺牲了同袍的家庭,即时将人给救了下来。这一桩案子不算大,但是性质足够恶劣,尤其还是发生在林瑜刚登上龙椅的时候,那个乡官乃是退役军人出身,也是个不管不顾的,还真被他给闹了起来,直接闹到了林瑜的跟前。

后来,那一族但凡参与了逼迫的,全都从重处罚,为首的几人直接以谋杀未遂罪判处死刑,其他人身上或多或少全都判处了劳役。因为担心这个寡|妇带着幼子留在原籍还要继续被乡民欺辱,他们可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只知道自己的亲眷因为她而倒了大霉被官府给抓了。

林瑜干脆针对这样的情况,特别准许她们搬去京城生活。还给她们都安排好了活计,保管生活无忧。

这些两个外国人自然看不到,但是汉朝在他们心目中强大的印象却是深深地烙印了下来。

而这时,已经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的倭国来使九十度鞠躬地恭敬地送走了领他们过来的办事人员,方道:“不愧是□□上国,区区一个码头就这般的繁荣。”他抚|摸着身边的器物,心中充满了艳羡和被委派了做国中第一个觐见大皇帝陛下的使臣的荣幸。

不过,等他见到管云飞,见到了那个修改后更加严谨也更严苛的条约后,大概就彻底笑不出来了。

第114章

就像林瑜预料的那样,对于纸币接受最快的群体无疑是商人这一块。会出现这样的感慨, 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林如海提交上来的关于松江府那边的数据报告。

在建设皇家银行的同时, 并不仅仅只是在京城建了一个建筑物而已。若仅仅如此,对那些商人来说, 银行最主要的作用就缺少了一大块。

众所周知, 对于百姓来说, 一个银行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在于吸储和放贷。而对这时候的商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左右, 就是同票号一般, 不必带着大量的银钱上路。

一开始对于国家的信用他们还是将信将疑的, 但是在见到无论哪一个银行都有着源源不断的金银铜币可以随时兑换的时候,在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信任度好歹稍微提高了一些。

尤其银行还有一个优点是钱庄拍马也赶不上的,那就是储存进银行的银钱每一天都会产生新的钱, 尽管利率不高,但是总比反过来还要保管费的钱庄要好吧!

商人逐利,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处于保险的考虑,将银钱存进老字号的钱庄。但是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其他人看见他真的从银行中取出了比原本更多的银钱的时候,那些商人也就渐渐地围上去试探使用。

直到现在, 出现在林瑜面前的这一个账目上,显示至少对商人来说,已经渐渐的开始习惯了银行。就算他们现在只是将纸币当做银票来用, 但是银票不也指代着钱币的功能么?

对那些商人来说, 同样是纸币,一直稳定经营的银行岂不是要比私人经营的钱庄要保险得多。毕竟他们也不止一次的看到, 银行的周围一直都有着荷枪实弹的军人护卫着,哪个宵小敢来打劫?唯一可虑的也不过是当皇帝的会不会来一手无赖之举,将银行的银钱全都吞了。

“这是不可能的。”一个脸上架着一架圆圆眼睛的年轻人搀扶着自己的祖父,在银行办了一笔小小的业务出来后,道,“这银行只要一直办下去,那就是一只生金蛋的母鸡,当今皇帝何等目光长远之人,又怎么会做出这般杀鸡取卵之事。”

“正是如此。”那祖父叹了一句道,“看来就算是没有禁令,这钱庄早晚还是办不下去的,或早或晚而已。”

这祖孙两个正是国中一家有名的祖传钱庄兴泰阁的所有人,赵家祖孙。说祖传不是很确切,他们并非祖辈做钱庄,干起这一门的生意也不过是在那老人的上一辈而已,比起山西的那几家票号来说,资历还浅着。但是,山西的那几家在伪朝倒塌的时候就糟了不少的罪,毕竟那时候借贷给靖朝几百万的银子可都算是扔了,连个回响都没有不说,还要因此担心会不会遭到新朝的报复。为此,他们还不得不购买了大量了国债。

这别人买了国债还能指望战争结束之后,国家还钱,他们却连要都不敢要。债券一到手,就直接被烧成了灰烬,只盼望着皇帝看在这些银钱的份上吧!

事实证明,皇帝的确是没有来找到他们的罪,但是那样直接取缔了钱庄的做法,却是在他们的身上狠狠地又割了一刀。别的人不知道,他们这些做票号的人还不知道吗,钱庄是何等的暴利!

他们这些人手里拽着大量的现银,哪个没有涉及到放贷这一块。叫他们来说,这个当皇帝的也太不要脸了一些,居然公然做起了放利这样的事。

这是与民争利!

不过这时候可不会再有人给他们出头了,就算一开始银行推出这一项业务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抗议。但是,林瑜也将话说得明白,银行放出去的利率都是很低的,不会出现利滚利这样的情况,想必那些大户人家放出去动不动就一两分的利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

对于需要救急的老百姓来说,他们选择银行总比去借高利贷要好。这时候的银行审批手续并不繁杂,基本上能保障抵押之物,贷款就能下来。借来了钱,也只要稍微辛苦个一段时间就能完全还清。

更何况,想要付出来存储的百姓的利钱,放贷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不可能缺少的。

这一项的举措和故宋之时王安石的青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青苗法将是由官府作为主体将种子还有农具低息借给农户,因为作所周知的贪腐,这个本来很不错的法子最后付之于东流。

在新朝,借贷的主体变脸,所有的借贷利率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每一天的存储利息以及借贷利率都会在大厅中的大黑板上写上,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见,堪称透明。因此,就算还是需要人去操作,借此剥削民众的成本却提高了很多,有脑子的一般都不会在银行这一方面动脑筋。

在山西的那几家的影响力萎顿下去的时候,兴泰阁的赵家人一度以为他们的机会来临了。毕竟作为一家年纪还不是很长的钱庄来说,兴泰阁的影响力经过几代兢兢业业的勤奋之下,迅速扩大到了大半个江南地区。

原本在战火来临的时候,他们还以为一家子的家业就此烟消云散了。没想到新朝皇帝很重视商贸往来,在攻陷一个地区的时候,他们这样的钱庄都是受到了军人的保护的,就为了防止出现抢劫的情况。毕竟一家钱庄里头会有着不少的金银,并不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只有兴泰阁收到保护,钱庄都是一样的,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但是,有些钱庄被查出有不法事的,那些主人家的下场可就不太好看了。不过就算是如此,新朝还是接管了那些钱庄,没有将里面的银钱据为己有。凡是能拿出票据来的,都能取回自己的银钱。

赵家人在看见那些战战兢兢地去取钱,满面笑容回来的人时,就知道新朝重商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而已。至少,也可以肯定那时候还只是自称大将军的林瑜是一个一诺千金之人。

因着钱庄收到了保护,于是赵家人灵机一动,躲进了钱庄里头,顺带着也收到了庇佑。也因此,一家子老小都得以安全活命。是以,这一家子对于新朝的忠诚度还是很高的,就像是眼前的这个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年轻人,他就参加了新朝的科举,并在数算一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