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2)
枇杷知道黑鲨不会放过他,索性不争辩,不挣扎,他能活到今天,在死之前做到了他想做的事,他已经很满足。
“鲲鹏”号躲避风暴的那个荒岛上,他当时陪海坤去岛上打水,发现岛上有银剑花和诺丽,他当时就怀疑岛上有人。
回到船上,枇杷发现有个穿着树皮,像野人一样的男人躲在他和泥鳅住的房间。
荒岛上的这个人,其实不是孟宜柯,而是真正的傅远。
“东方”号沉船以后,他们两个也上了“波塞冬”号,后来不想被斋藤次郎逼迫捕鲸,就离开了捕鲸船,一同流落到荒岛上。
两个人相依为命,在岛上生活了很多年。就在“鲲鹏”号出现之前的一个月,孟宜柯去世了。
真正的傅远从天而降,让枇杷看到了希望。
虽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黑鲨在哪,但他能想到,斋藤次郎很有可能就是黑鲨,他冒用真正的傅远或孟宜科的身份,让人找不到他,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枇杷开始筹谋。
第一步,他把真正的傅远带到了南舟岛,枇杷让他先藏好身,如果黑鲨知道他还活着,一定会直接杀了他。
第二步,他故意把“黑鲨计划失败,启动b计划”的字样让郑淙看到,假装背叛海坤,让海坤把他送走。
第三步,枇杷把海坤寻找最后一名幸存者的消息主动泄露给黑鲨,和达格跟踪海坤和郑淙去找人,为了争取黑鲨的信任,还差点把郑淙杀了。
第四步,海坤找到孟宜柯的家人之前,枇杷已经让真正的傅远,代替孟宜柯去见过他母亲,老人眼睛失眠,把傅远当成了自己的儿子,透漏无法适应荒岛以外的环境c甚至不久于人世的消息,再回到荒岛上。这么做,为的是让黑鲨以为,除了他,“东方”号所有能出面作证的幸存者都已经死了。
第五步,远洋集团的晚宴,他把海坤引到蓝鲸洞上面的沙滩,暗示蓝鲸洞的秘密。他也知道黑鲨会在海坤面前试探他,所以狠心没有为海坤求情,彻底赢得黑鲨信任,最终得以在庭审上,以控方证人身份说出真相。
在海坤身边生活了那么长时间,枇杷耳濡目染,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控方证人这个思路,也是海坤讲给他听的。
海坤还有博洋记忆的时候,他提议这么做,海坤直接就拒绝了,因为不想置他于危险境地。
枇杷确实恨过海坤,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如果当年的博洋再早一点站出来,他父母可能就不会被黑鲨杀害。
但他后来想通了,当时博洋也只有十八岁,只比他大几岁而已,他自己都不敢站出来,凭什么要求他这样做?
他和父母逃过了最恐怖的海啸,却没有逃脱捕鲸者的魔爪,亲眼见到父母被杀,比他自己死了还痛苦。
从此以后,他连话都不会说了。
枇杷万万没想到,后来博洋会找到他,对他一直呵护有加,即使后来,他决定以毁掉自己记忆的方式,结束博洋精神上的生命,变成海坤,也把他留在了身边。
对他悉心呵护的主人,是海坤啊,怎么可能是黑鲨?!
这么好的人,怎么能有家不能归,有爱人不能相守,还要替黑鲨这个恶人背负罪恶?
枇杷希望,这个世界上他最敬重c最依赖的男人,能挺过最后一关,带着他的小鲫鱼回家。
他就死而无憾了。
在他快要窒息的时候,达格阻止黑鲨:
“虽然姓海的出不来了,但他还有两个兄弟,万一他们来破坏我们捕杀鲲,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这个人挟制他们。不如,先把他囚禁在尾鳍的密室?”
黑鲨想想有道理,把枇杷抛出去。
一声巨响,枇杷身体跌落在地,迅速往后滑,一直撞到了墙才停下,撞得头破血流,晕死过去。嘴角却微微上扬。
第104章
季鱼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摇篮一样的封闭空间里。
她眼珠转了一圈,意识到她回到了“鲲鹏”号,这是船长舱加了挡板的床。
她听到房间里有人说话的声音。
“季鱼这么一闹,就更像是真的了,黑鲨以为你现在已经被禁监,肯定马不停蹄地去准备捕杀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黑鲨捕鲲,我们在后,完美!”
这是郑淙的声音。
“应该就在明天,我们要把鲲的妻子和其他被困的大鱼小鱼放出来,同时阻止鲲自己冲入蓝鲸洞。最重要的,我们要把枇杷救出来。”
这是谁的声音?
海坤?!
季鱼“蹭”地坐起来,回头看向书桌两边坐着的人,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她惊呆了。
郑淙坐的方向可以看到她,却只是看着她,笑而不语。
海坤铺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条,这是枇杷在会场,最后冲过来厮打他,悄悄给他的。
“这应该是枇杷画的蓝鲸洞里面的结构图。从图上看,蓝鲸洞贯穿了整个岛的南部和北部,洞里面的结构很像鲸鱼身体内部结构,出口有四个,在鲸鱼嘴c两只眼睛c和尾鳍附近排泄口,机关密室在心脏的位置,所有出口的控制机关都在这里面。枇杷被关在什么地方,没有标明,应该是不想我们去救他。”
郑淙点头:“黑鲨现在恨死他了,肯定把他关在最难找的地方,我去找。”
“不,我们先一同找到枇杷,然后兵分三路,我去机关密室,打开四个出口,你和泥鳅救枇杷出去,留在‘鲲鹏’号上阻止鲲从鲸鱼嘴的入口冲入洞里。”
郑淙知道海坤的心思,不想他们跟着冒险去救鲲,现在说不过他,只能到时候见机行事。
“郑小姐那边,她都跑了一个多月了,能说服美国人出动军事力量,对抗黑鲨的军事力量吗?”
“把武田义忠搬出来,也就是总司令,应该能说服,有历史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