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2 / 2)

加入书签

敏宁听到这番话之后,凝起了眉,现如今的大清可不是后世的大清,顺治年间和康熙年间就跟洋人战过几场。

现如今八旗里还有当年俄罗斯的俘虏。

只是大清嫌弃西伯利亚一带太过苦寒,任由俄罗斯侵占。

当年俄罗斯太过分,趁着中原发生战乱捞过了界,占据了漠北一带,顺治帝跟太上皇都跟洋人打过仗。

后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西伯利亚那一大片土地让给了俄罗斯。

敏宁对于大清失去的每一块土地都斤斤计较,自然不愿意西伯利亚那一块土地白白让给了俄罗斯。

那地方下面可是有大量的石油跟天然气,还有各种矿类,就算眼下不能够开发,等到未来总有能够开发的一日。

可条约签订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各项已经稳定下来,要是想要再推翻条约的话,势必要掀起一场战争。

敏宁思索起来,她记得尼布楚条约似乎规定了中俄的分界线,但是俄国人却不讲规矩,越过了分界线占据了一部分属于大清的土地。

似乎占便宜已经占习惯了,大概觉得当年占据了西伯利亚,时间一长西伯利亚归它了。如今再占据一部分土地,这些土地时间一久也会归它。

后世的海参崴等地,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被俄罗斯占据的吗?

敏宁觉得应该跟四爷通通气,从这方面着手,看能否将尼布楚条约作废。

第18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80)

小厨房里的掌厨太监已经拉好了面,近一米长的面条被拉成了一根线。

敏宁还在门外沉思着, 一个宫女脚步匆匆的来到她面前, 福了一个身说, “娘娘,万岁爷过来了。”

敏宁回过神来, 当即开口说,“让万岁爷稍等, 我这就过来。”

小厨房里的小太监, 麻利地添了一根柴进炉灶,很快旺起来的火舔着锅底, 原本就被烧热的水顿时又沸腾起来。

敏宁走了过来洗了一下手, 抓住面往锅里扔。

面在水里起伏了两下, 就被掌厨房太监迅速的给捞了起来。

面盘在碗里,两颗烫好的青菜摆放在面上,掌厨太监迅速的从一旁有了淡如清水的鸡汤放入碗里。

很快,这碗面又放入了食盒里。

敏宁就提着食盒去见四爷。

杏花春馆里,四爷正被太监伺候着换衣服, 敏宁走进了门,将食盒放在了桌上。

“问出什么结果了?”四爷拿眼神瞅她。

太监扣上了最后一个扣子,四爷挥退了人,在桌边坐下。

敏宁从食盒里捧出了面,送到了他手边。

等四爷拿着筷子端起了面, 她才坐到他对面, “已经问出来了, 是日本人。”

四爷拿着筷子的手顿住,“倭国?”

敏宁脸上露出了得意笑容,将自己怎么发现那女子的不对劲,怎么诈人,全都说了出来,停了一下她才继续说,“大概是怀疑到我身上,觉得正是因为我才导致日本战乱不断,宁愿暴露好不容易埋进来的暗线。”

四爷脸色凝重了下来,若是洋人派遣间谍他还不放在心上,毕竟洋人的容貌跟大清之人相差太大,怕就怕这些周边的国家,因为容貌相近,潜伏进来很难分辨清楚。

敏宁一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便直接说,“交给我来查,我会将这些隐藏起来的间谍全都拔除干净。”若是四爷出手那只能走官方,不如敏宁方便,毕竟她在东海那边可是盘踞着一大股地下势力,把持着各地黑市。

日本人的动作很难瞒过东海那边的人。

四爷点了点头,随即动筷子吃下了面,面虽然长达一米,可却拉得非常细,几口就吃完了。

接过敏宁递过来的纸巾,四爷擦了擦嘴,说,“既然倭国那边朝你动手,那就再添一把火。”

敏宁询问道,“给德川家族施压?”

“没错,总不能放着德川家族跟那些反叛之人眉来眼去,还有再扩大学院规模,凡是满六岁的孩童,全都要进入学院读书。”成年人清除干净,年幼的又洗了脑,就想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再过二十年,等这一批孩子长大,倭国就真的脱离不了大清了。

因为这一代孩子长大之后,全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再加上儒学教育,全部都亲近中原。

现如今的壮年已经被商人拉到工厂当廉价的劳动力,等二十年后,想必已经融入到中原,两代之后倭国就能够废国立省了。

敏宁适时在旁边提了一个建议,“可以适当的在日本那边开放一部分科举名额,来大清参加科举,到时候凡是日本的官员,都必须经过科举选拔。”若是连日本的官员都由大清来决定,就不怕日本脱离大清之手。

四爷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行,等一批上完大学的学子毕业,又给日本那边开放一部分科举名额。”

两人三言两语定下了日本的未来,眼下大清比日本强,日本就没有自主权,大清可以越过日本官方强硬的为对方下决定。

怪只能怪在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弱肉强食法则,大概等到相互吞并的差不多了,才会扯上一层皮,选择一种更优雅的姿态来进攻。

而在这个时代,侵略打仗已经是家常便饭,既然日本那边心心念念的想要中原的土地,那就不如自发的融入进来,也免得天天在那个灾难频发的地带担惊受怕。

敏宁想到了俄罗斯的事情就问四爷,“我听说罗刹的使者来了京?”

大清对于俄罗斯私下的称呼就是罗刹国,最开始的时候中原与俄罗斯接触时发现对方是金发蓝眼,以为是妖怪,就将对方称为罗刹鬼。

等时间一长,这称呼便传开了,也不叫对方的本名,直接以罗刹国相称。

大清是延续前人的称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