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馆陶长公主一把拍上他的后脑勺,“不给,听闻你梁国后宫美人过万,比皇上还多几千,闻你的美人去,少来把母亲的花弄臭了。”
梁王一脸讪讪,在长姐面前像个孩子般喏喏道:“别听旁人瞎说,哪有那么多。”
“旁人?阿离是旁人么?”
梁王瞪大眼睛,隐含怒气,“刘离说的?”
太后拧着梁王的耳朵,“你瞧瞧你,也实在不像个样子,别怪你阿姐说你,我看也该打,这么大的人了,还让我和你阿姐跟着操心,把你皇兄气的吐血,你,你,你—”
太后一口气没喘上来,身子一软,歪在榻上,急的梁王和馆陶公主变了脸色,赶紧叫太医。
太后直到晚上还未清醒,馆陶长公主守在太后的榻边,看着梁王来来回回的在殿中转悠。
“阿武,你别转了,看的我眼花,坐那里歇歇。”
梁王蹲在阿姐跟前,“你说,母亲不会醒不过来吧。”
馆陶公主用食指戳他的头,“别瞎说!都怪你,若不是你惹母亲生气,怎会这般!母亲说的没错,你多大人了?还敢下毒,害死那么多人,你怎么不上天呢你。”
梁王要狡辩,馆陶公主又戳他的头,“别狡辩,母亲不是不知道,就是不愿意相信你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伤她的心,阿姐劝你还是给老二赔礼道歉,好好认个错,要不然你能在这里藏到什么时候?母亲重病,尚不知何时能醒,若是老二醒了,看他来拿你怎么办!”
梁王猛地站起身,一脸凝重,“阿姐说得对,若是他来拿我可怎么办,不如我早走一步,免得落在他手里,阿姐保重,替我照顾好母亲,我回去了。”
说罢转身出去。
馆陶长公主看着刘武消失的背影,眼神变的哀伤,一滴泪水落在手背上,喃喃低语:“老三,别怪阿姐狠心,要怪,只能怪你自己。”
太后这一睡就是三天。
三天足以发生很多事。
譬如梁王刘武骑马失足落下山崖。
太后刚醒,惊闻最宠爱的小儿子刘武死了,受不住打击,终是再次陷入昏迷。
馆陶长公主见母亲伤心至此,怕病情加重,自己日夜守在榻前伺候,喂药梳洗亲力亲为。
梁王一死,太后昏迷,宫人见馆陶长公主常常一个人落泪,都说馆陶长公主乃是至情至孝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梁王:我对作者君很有意见,特么出来两章就骑着大白鹤摸星星去啦
黄太守:你知足吧,我特么出来一章就骑着大白鹤摸星星去啦
梁王:凭啥大狐狸和窦窦待的时间那么久?
黄太守:梁大爷,人家是猪脚,猪脚懂不懂,把作者君潜规则了就可以当猪脚
梁王:傻了吧,是作者君把他俩潜规则啦,还有,本大爷姓刘,不姓王,请叫我刘大爷!
☆、沈觅寻机会进宫
魏其侯窦婴见梁王已死, 太后昏迷,怕皇上找他秋后算账,主动跳出来说梁王曾经拉拢他制造瘟疫一事,但被自己义正言辞的拒绝。
窦宪也是个能干的,把不利的所有人证物证都处理了个干干净净。
皇上虽是醒了,可精神不济, 见梁王已死, 太后还昏迷着, 不能给窦家下重手, 免得太后更过于伤心,便两眼一闭继续病着,没有对窦婴加以追究。
且说下毒之事引得百姓众怒, 即使梁王死了,朝廷也没有对瘟疫之事给个交代。多少双死去的和活着的眼睛盯着这事呢, 瘟疫也好, 阴谋也罢, 死的百姓是冤屈的。
怎能无声无息的过去?
还有, 沈觅被众多百姓供奉了长生牌,因为解毒丸确确实实救活了许多人,可是这么好的大夫为何被太后当成骗子满城通缉?
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百姓心里不舒坦, 不过是暗地里叽叽咕咕,可嵩山书院就不一样了,文人心气高,见窦家与梁王愚弄天下, 皇上又软弱心慈,袖子一甩,竹简一扔,跑到宫门前静坐抗议了。
嵩山书院是天下文人的神圣之地,这一带头,满长安城的学子都跟着去了,连洛阳及周边也有学子陆续赶来。
一名十四五岁的书生身着白衣长衫,面貌清秀,气质不凡,在众多书生前领头背诵《孟子.尽心上》。几千名书生同声诵读,声音朗朗,气势震天,传遍了偌大的皇宫。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齐王的儿子垫请教孟子“何为道”,孟子说:“使志行高尚。”王子垫不解:“使志行高尚指的是什么?”孟子解释道:“仁和义罢了。杀死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去占有,是不义。居住的地方在哪里?仁便是;道路在哪里?义便是。居于仁而行于义,大人的事便齐备了。”
这段话太子和皇上听着舒服,很多人都听着舒服,可太后听着就挠心了。
刚失去心爱的小儿子。窦太后几乎失去理智,哭的原本视物模模糊糊的眼睛彻底失去光亮,缠绵病榻恨不得随着儿子去了。
哼!
杀死一个无罪的人不仁?
这便是指自己要抓那个沈什么的江湖骗子。
不是自己的东西却想占有,是不义?
这便是指自己的武儿夺皇位了。
太后怒火中烧,此刻只想杀人!
“来人,速宣伯陵进宫,杀尽那些满口假仁假义的无用书生!”
窦宪接到太后命令,一点也不意外,整整衣衫,亲自领着兵士去抓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