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2)
虽然看不见魏昭的脸,但光是听着陛下越发狠戾的声音,五枝一颗心就凉了半截,只怕今日凶多吉少,以后再也不能伺候娘子了。
但尽管如此,她依旧不曾改口,心里也不后悔。
魏昭手指一动,手中小刀脱手而出。
五枝情不自禁闭上眼。
半晌,五枝慢慢睁开眼,却见那柄小刀正好插在自己手边,只差半指就能直直扎在自己手上了。她情不自禁抬眼去看魏昭,魏昭神情冰冷,但戾气已消。
“一旦让孤发现,你胆敢背叛皇后,千刀万剐,罪无可赦!”
若是放在以前,魏昭决不许李陵姮身边出现这样不听话的婢女。但他想起李陵姮让自己相信她,想起李陵姮受的伤,他终究还是压下除掉五枝的想法,将她放了回去。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陛下放心,五枝绝不会背叛殿下!”虽然性子沉稳,但劫后余生,五枝脸上也控制不住流露出几分大喜之色。
傍晚,魏昭去见李陵姮。陪着李陵姮用完膳,又看着她喝下一盅汤后,魏昭将空碗递给一旁伺候的五枝。
不管是五枝还是魏昭,两人神色都十分自然,半点痕迹不露。李陵姮原本还担心魏昭会因为五枝违背他的命令而发作五枝,见状,心里也松了口气,但还是向魏昭隐晦地提了提这事。
此后好几日,魏昭都不曾故意发作五枝,李陵姮才真正放下心来。
魏昭当日告诉李陵姮,他要去请天下第一名士崔令纬并非虚言。但就像李陵姮心里想的那样,魏昭也清楚,崔令纬愿意入朝为官的可能性很小。
果然,去请崔令纬出仕的薛央,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启禀陛下,崔令纬避而不见,一心拒绝。”
听了薛央的话,魏昭眉间皱了皱。崔令纬的态度比他想的还要坚决。
薛央瞥见魏昭脸上的神情,出言道:“陛下,是否让属下再去一趟。”
出乎薛央意料的是,魏昭一口回绝了这个建议,“不用了。”他本就不曾对崔令纬抱太多期望。
现下时局混乱,除非他愿意重重抬举崔氏,否则很难让崔令纬踏进这坛浑水。但清河崔氏已经是北朝第一世家,若是再抬举崔氏,只怕会对他以后收权造成麻烦。
书房里一时间安静下来。薛央静静地等待着魏昭的决定。
香炉里的线香燃掉了一大截。魏昭终于开口。
“派人准备礼物,去请裴渡出仕。”
薛央行礼称是,心里却有几分佩服魏昭。他很早以前就投靠魏昭了,不仅是对魏昭睚眦必报、阴狠毒辣的本性有所了解,对他早期经历也有所耳闻。
以魏昭的性格,能够放下对裴渡的记恨,去请他出仕,当真算得上“能屈能伸”了。
薛央第一回 去拜访裴渡,虽然不曾吃闭门羹,但裴渡态度也不热情,并未答应出仕辅佐魏昭。
和听到崔令纬拒绝不同,听到薛央转述见裴渡时的场景,魏昭唇边直接泛起冷笑。
“再去!”
薛央去而复返,禀报说裴渡态度有所软化,但依旧不肯出仕。
魏昭当场就冷笑了两声,“第三次,孤亲自去。”他小时候因为裴渡不肯收自己为学生,特地了解过裴渡。裴渡此人,喜好名利,虽有真才实学,但气度眼界方面却远不及崔令纬。以他对裴渡的了解,他早就对自己开给他的条件满意了,迟迟不肯答应薛央,不过是还想求名而已。
那他就满足裴渡这个心愿。
魏昭出宫的阵势十分浩荡,正是为了投裴渡所好。果然,在魏昭再三恭敬邀请之下,裴渡终于松口,答应过两天入朝。
裴渡虽然比不上崔令纬,但在北朝文人和士族中依旧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裴渡愿意入仕,这个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魏昭在文臣心目中的印象有所改善。
自从得知魏昭为了救李陵姮,置满朝文武不顾后,常山王魏昶便一直对魏昭心生不满。
在他看来,堂堂帝王,怎能只顾儿女私情。之前,因为茹茹公主一事,魏昭对他先封后撤,已经让魏昶对魏昭心有不忿。这次,他更是直接生出魏昭不配为帝的想法。
魏昭重视邺城禁军胜过晋阳军队的做法,早已引起留在晋阳的诸位鲜卑将领不满,一个个都开始重新接触冯太后。
现在,他又因此事与诸位文臣生出隔阂,魏昶顿时觉得自己的时机来了。
但魏昶没想到,就在他派人和朝中文臣接触得差不多时,裴渡突然传出要入朝为官效忠魏昭了!
晋阳宫,书房里。
魏昶正在皱眉苦想如何才能挽回局面。他有心想去劝阻裴渡出仕,但又觉得此去不大能够成功。
一个是即将到手的名利,一个是还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承诺。若他是裴渡,也铁定会在他和魏昭之间选魏昭。
就在魏昶冥思苦想之时,屋外侍从禀报范长史求见。
魏昶立刻露出喜色,“快快请进来。”
范长史是他手底下最有本事的幕僚之一,他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过来,定是有了什么计谋。
“殿下,您只需去问问裴渡,是否还记得他之前的弟子前大丞相魏暄。”范长史脸上浮起神秘的笑容。
魏昶并不是蠢人,一听范长史的话,他立刻领会到范长史的意思。之前一直有流传说大兄其实是被魏昭杀死的。但这毕竟只是私底下的谣言,若是想要以此来阻止裴渡,必然要将其大力传播。
想到这,魏昶脸上显出犹豫之色,“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范长史心里皱眉,对比魏昭,六郎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有时候有些优柔寡断。也怪不得真人算出六郎只有两年帝命。他抛开心中的想法,出言道:“殿下,您早已想好要做大事,这会儿又怎么能犹豫呢?”
魏昶一想,确实如此。
一夜之间,魏昭弑兄□□的流言甚嚣尘上,传遍大街小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