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零零章 交出家底一路往南(1 / 2)
杨璟将维京铁骨者和马木留克佣兵团,留给了宗云,至于宗云能否降服这两支队伍,杨璟是一点都不担心的,只消看看厌胜军,便该知道,宗云对这种事情,是没有半点压力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杨璟很清楚自己不是领兵打仗的料,但在思想指导和后勤补给上,杨璟却对义军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无论是练兵和军纪,亦或者步枪和弗朗机炮等等,杨璟为义军所做的贡献,已经太多太多。
虽然他没有身先士卒,领着义军弟兄们攻城掠地,但这沉甸甸的军功章,有宗云的一半,也有杨璟的一半。
若没有杨璟所做的这些付出,义军想要打到洛阳,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够做到。
可朝廷对义军并非一无所知,义军用的都是杨璟的练兵理论,同样的事情,南宋朝廷也在做,他们也接受着杨璟带来的改变。
义军所用的火枪,弗朗机炮,朝廷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赶造,甚至于赵昀也同样野心勃勃,想要不断往北征战。
但所有这一切,都让宗云抢了先。
那么问题来了。
杨璟是朝廷的重臣,是钦封的伯爵,还是从三品云麾将军,却帮着义军,给义军带去了这么多好处,只要脑袋不坏,谁会想不出朝廷对杨璟的态度?
许多人当初都认为杨璟已经死了,只有少数人知道,杨璟到了北方,潜伏在蒙古汗国的心脏里头。
若杨璟当初趁机销声匿迹,以杨本初的名字复出,跟宗云一同搞革命,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但杨璟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义军和朝廷之间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因为必须有一个人,在义军和朝廷之间斡旋,否则双方很快就会内斗,做出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来,将胜利的果实再次毁于一旦。
杨璟已经想过这个问题,南宋他是必须要回去的。
可回去之后该如何面对,杨璟还没有想清楚对策。
赵昀不是个善茬,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哄骗的,义军的理论和装备,随便哪一样,都刻着杨璟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己最信任的人,甚至想要将唯一的女儿,瑞国公主嫁给他的年轻人,却在资助叛军,让宗云占领了先机,一步步打下了洛阳,你让赵昀心里如何想杨璟?
当初在矩州之时,赵昀派了内等子虞侯胡命桥去考察杨璟,当时胡命桥就曾经想过要杀死杨璟,可惜阴差阳错,非但没杀成,还传授了大黄庭内功给杨璟,而后杨璟又救了罗道宁和甘露师太,结下了不清不楚的情谊。
当时胡命桥就代表赵昀,警告过杨璟,让杨璟与宗云划清界限,撇清干系,想要在朝廷立足,就决不能沾碰江湖势力,那个双鱼山宗,更是不能开宗立派,拉拢力量。
义军乃至于天下人,都在传颂义军的大功业,都在赞颂宗云这个宗主,也同样流传着杨副宗主的事迹。
赵昀即便再昏庸,即便住在深宫的最深处,也不可能当做没听见没看见。
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杨璟的动向,因为杨璟是暗察子的主事,但暗察子最终还是徐佛在统领着!
林爵和李彧陈密等人,或许对杨璟死心塌地,但手底下的暗察子,不可能每一个都忠于杨璟!
这些暗察子是干什么的?
是捍卫皇城,是监察百官,是刺探军情,是收集民间舆论的!
所以杨璟所经历的这一切,赵昀又岂会不知?
平心而论,若赵昀站在杨璟的立场,经历着杨璟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他也会做出跟杨璟一样的决定。
但问题是,他不是杨璟,他永远也不可能是杨璟,他是皇帝,他考虑问题的角度跟杨璟宗云是不同的,大大地不同。
或许他不会认为杨璟背叛了他,背叛了朝廷,他只是感到遗憾,杨璟并没有选择他和朝廷,而是选择了宗云和义军。
这种愤怒并非来源于杨璟的背叛,而是来自于杨璟的鄙夷!
他是皇帝陛下,本该是这个天下最完美的男人,可无论杨璟是否承认,杨璟所做的这些,都在告诉赵昀,宗云比他更适合征伐天下!
这才是赵昀无法容忍的,试问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臣子超过自己?
赵构可不就是因为这个,才杀了岳飞爷爷么?
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杨璟回到南宋朝廷,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则伏尸百万,杨璟能不能承受赵昀的怒火,那是一回事,赵昀的怒火会掀起双方战争,致使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又是另一回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