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粮食中(1 / 2)
又是一年的秋收,辽东各地的农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今年辽东也出现了旱灾。这还是自远东来到这个时代以来,遇到的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自然灾害。
虽然辽东的灾情,还无法与中原北方数省的大旱相比,但还是比较严重,整个辽东的夏天基本没下几场雨,很多地区的土地也都成片的干裂。
好在辽东地广人稀,远东公司农业人口相对较少,公司在辽东开垦的耕地,都在辽东的几条主要河流的沿岸地区。公司民委会农林部,调集了大量的蒸汽抽水泵,从各个河流里抽水,通过完善的农田灌溉系统,基本保证了耕地的灌溉,使得辽东的灾情得到了控制。
而且远东公司在辽东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都是以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马铃薯和红薯为主,所以辽东今年农作物的收成,平均亩产仅下降了不到两成。
农林部在现代社会就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规划,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和“崇祯大旱”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而做出的解决办法。不但选用了优质的高寒地区的良种,而且都是抗旱性相对较强的品种。
农林部这几年,在辽东各地投入了大量资源,动员了大批农户,大肆进行农业基础建设。各地都建设里了大批应付旱灾灌溉系统和应付洪涝灾害的排水系统。事实证明,农林部的所有投入,都取得了回报,面对如此恶劣的旱灾,辽东的农作物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赶着装满了玉米棒子的牛车。兴冲冲的向家里走去。每到秋收的这些天,辽东的农户就像过节了似的。
今年的夏天雨量少得可怜,干裂的土地。漫天的黄土,无不预示着今年是一个大旱灾年。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愁得头发都白了。
以往每到这样的灾年,农户们的日子就难捱了,几乎没有什么活路。就像李老根当年从老家陕西一路逃到河南,家里人只剩下了他一个,若不是赶上远东在山东收拢流民,连他也熬不过那个冬天。
虽然他们家里的粮仓里,还堆了足够他们吃一年多的存粮。但李老根却深知这些年头的鬼天气,一旦来了灾荒,可能几年都不见起色,就像当年陕北连年大旱那样。
整个辽东的广大乡村,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大家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在各地的庙里求雨,恳求老天能降下甘霖,救助辽东的农户。可是无论怎么做,天公就是不作美。整个夏天都只下了淅沥沥的几场小雨。
就在辽东的农户们愁眉苦脸的哀叹时,设在各地岸边的无数蒸汽机几乎同时轰鸣了起来,一股股浓郁的黑色烟柱。在辽东各地不断升起,汹涌的河水被一台台抽水泵抽上了河岸。
源源不断的河水沿着一根根水泥管流向了耕地,干裂的土地瞬间焕发了生机,大片农田都得到了灌溉,即便一些距离河岸较远的耕地,也都由一辆辆拉着的大型木质水罐的马车,送到了田间地头,远东抽调了大批员工和部队官兵,帮助各地的农户们挑水救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