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2)
最终拍板儿的人是纪岩,而她却选择了提高价位,每个品种都要比市场平均价格高上两成,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她自己的考虑。
俗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街面上卖水果的店可并不只有她这一家,空间里水果的品质如何她最清楚不过,如果以低价位甚至是同等价位,不用说时间一长顾客肯定会被这边抢过来,同样的价钱谁不喜欢买味道好的水果,是不是?
摆地摊的时候就算了,流动性大谁也不会太计较。有了实体店面整日坐摊儿那可就不一样了。
生意红火当然是件好事,可问题是要是太红火了也会让人头疼,被抢了生意的那些店又怎么可能不嫉妒,不埋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况且她在街面上并没有多少根基,万一出现状况解决起来会很费劲。
如果价位提高,嫌贵去买便宜的人自然就去了别家,相对而言客流是会减少一些,可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出现一家独大,可能被几家店联手排挤的局面。
倒不是说她胆小怕事,她就是普通的小老百姓,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只干点小买卖挣点钱,实在不想招惹太大的麻烦。况且她身上藏有这样的秘密,并不想太过招摇。
至于对外宣扬也自然有一套说词,水果品质好,那上的价钱自然也就高,比别人家贵出两成来也是人之常情,谁也说不出别个来。
会不会因此耽误生意这点纪岩并不担心,并是所有人都只途便宜,肯多花个两钱儿吃好果子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更何况紧临客运站这一项就占足了地利,客流上根本不成问题。
除了水果之外,纪岩还把家里的一些蔬菜拿过来卖,空间的黑土地有限,栽种完了果树后就没有多少剩余的地方了,想要增另种类只能是边挣钱边投入了。
好在夏秋季节蔬菜不缺,光是园子里的那些菜就不老少,加上时不时的兑些泉水浇灌,各种菜都长得十分好,不光是有卖相,口感和营养上也是比一般的蔬菜要好。
西货站饭店的老板娘萍姐在买过了粽子和香菜后,认为纪岩这小姑娘卖的东西都挺不错,知道她开了水果蔬菜店以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饭店里每天需要用的蔬菜但凡这里有的几乎都从这拿,因为是老客儿,价钱上自然要便宜一些,可即便是这样也要比别家的菜要高一点。
萍姐是个买卖人而非慈善家,即使对纪岩的印象不错,可还不至于为了这个做赔本的买卖。纪家水果蔬菜店里的菜好价钱也贵,如果没有特别之处,她也没必要非得舍便宜的不要而买贵的。
别家的菜是便宜一些,可架不住废料多利用率也低,就比方同样都是小白菜,纪家的整棵翠绿水嫩,切除了根部整棵都可以吃,别家的却不同,光是外面枯黄的烂叶就得剥掉至少一层下去,这样算下来贵的那点钱全都找回来了,不光这样,菜的味道也好上不少。店里的回头客明显增多,都说一样一的菜他们家做出来的就是比别家的好吃。
其实在买粽子的时候萍姐就发现了这点,后来买的那些香菜更是如此。别说是往外竞了,光是自己家店里用都不够,那阵子光香辣肉丝每天都能卖出几十份儿出去,不光是客人说,她自己也好奇的尝了尝,那香菜味儿真是绝了,打开饭店也没吃过那么好的香辣肉丝。
人些客人问她家是不是换了厨师,换没换人她这做老板的还能不清楚吗,人还是那些个人,手艺也还是原来的手艺,关键还是这原材料的事儿,香菜好做出来的菜味道才正宗。
光是萍姐认定了纪家店,一些买过的小饭店老板也有不少,像是羊汤馆儿的王建国,几乎也是每日必来,这时候的香菜价钱倒是下来了,可也要十七八块一斤,光他一家每天必保四斤的量。
蔬菜卖的好,水果自然就更加不用提了,守着客运站每天来往的客流不断,哪个人身上出门不揣个百八十块钱的,看着摆得一排水灵灵的水果,能有几个不馋嘴的,拿了口袋买个一斤半斤的加起来就是不少。
这些人里头有吃过一回就记住了,下次再坐车保准还会想起来。县城里有家专营高档水果店的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他来青山镇办事,等车的时候看见旁边水果店摆出的水果又大又光鲜,随意称了两样,这一尝就成了老主顾。
每天清早七点到八点钟是水果店最忙活的时候,除了要接待散客以外,还要点齐单子按时往固定的客车上装货,光是高档水果专营店那里就得七八箱,还有各饭店提前下的蔬菜样式,数量,全都得搭配齐了等着人来取。
除此之外,店里自身也得装货卸车,几十坪的小店儿忙活起来全家人都得齐上阵。等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好上一些,只忙活着卖货收钱就可以了。
纪岩把摊子交给了纪香和纪果,她主要负责去‘进货’,倒不是她岁数小跳脱坐不住摊儿,眼瞅着就是八月末了,再有几天就开学了,也确实抽不出身,有时间也得复习下功课了。
正文 第四十二章班主任
八月二十九日,开学前三天报道,纪岩去了趟学校。
青山镇原本有两所中学,后来合并到了一起,纪岩念初一的时候学校动工盖起了绽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外体用的涂料,远远看着粉红色一片,十分的好认。
教务处在学校右侧的主席台阶上,纪岩先去找了原来的班主任张老师,并说明了下自己想要复读的事情。张老师今年只教初三的英语课,不再担任班主任,问了下她自己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