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2 / 2)

加入书签

杨府是喜得不亦乐乎,安贵侯一系是雪上加霜凄凄惶惶,福王与耿进弹冠相庆之余仍是忧心忡忡,太子却是愁得一塌糊涂。当庭领旨确实是喜不自胜,回宫一细想又如一桶凉水兜头浇下。他入朝理政已有十余年,当然不难想到这既是树威的大好良机,又是皇帝对他的考究,同时也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

太子赵恒是李皇后亲生嫡长子,按理说被立为太子接掌大夏江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前朝覆没后天下大乱,数十年间一直处于群雄割据的动荡乱世。赵恒自小性情温和文弱,才智也并无特别出色之处。这样的太子,显然不是正在急剧扩张且任重而道远的大夏王朝所需要的,所以夏帝继位登基以后长期举棋徘徊不定。

期间群臣也旗帜鲜明的分为两派。保守派以立嫡立长兼培养守成治世之君为由,坚决拥立嫡长子赵恒。激进派则以立贤立能兼为一统天下的长远计为由,坚决拥立性情果敢刚毅的皇次子赵当。

两派一直相持争斗到夏历武成十年,夏帝发动征灭原盘踞山西一地的北汉之战,为争取以李氏为代表的金城及关中士族豪强势力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支持,加之其时次子赵当年幼且其生母吴妃早死,无力相抗争储,夏帝才下定决心立赵恒为太子。为了安抚激进派平衡政局,同时分封皇次子赵当为宁王,皇三子赵敢为康王,并且有意识的着重培养二人的军事才能。

时过境迁,现下已是夏历武成二十五年,太子已到而立之年,宁王与康王也分别统兵坐镇一方自成势力。册立太子之后十五年来,夏帝为了摆脱对外戚集团在政治与经济上的依赖,不仅提拔任用了一大批少壮派文臣与军方将领,还一手扶植起了像秦氏这样的新兴财阀。以李氏为代表的外戚士族豪强势力日渐式微,激进派文臣与军方势力已在大夏朝堂全面占据上风。

赵恒被立为太子时已年满十五,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怎能不如履薄冰日日自危?是以自入朝理政以来不敢有片刻懈怠,一直战战兢兢勤勤恳恳,唯恐让人抓住把柄,为夏帝提供改立太子的借口。时常午夜暗自扪心,自感这十几年的太子做得还真不是一般的窝囊。

好在夏帝随着年岁渐老,已发现诸子争位将导致大夏瓦解分裂的重大隐忧,近年来逐渐着手为太子培植威望与军方势力。去年秘而不宣的劫杀秦氏黄金之事,实际上是太子与宁王第一次真刀真枪的交锋。幸亏有了杨致适逢其会,才算是扯了个平手。

太子赵恒虽才智平庸,但并非笨人。李氏一族是他赖以立足的根基,卫飞扬是大夏第一名将岳父卫肃独子,耿超是手握京畿防务大权的军方巨头耿进之子,沈重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安插至军中崭露头角的嫡系将领。杨致是极受皇帝爱重的新兴强势怪物,除了表面上一味强调他是皇帝的死忠,于争储的政治取向尚不明朗。

想来想去,兴冲冲接过来的安贵侯因丧子而牵出的谋逆案,竟如一只浑身支楞硬刺的豪猪让人无从下口。牵涉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得罪,每一个人都碰不得!

赵恒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在几位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官员的佐理下,处理琐碎民政已是一把好手。像这等玄机重重牵涉政局走向的巨案,于他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若此事处置得当,则可渐树铁腕之威。若稍有差池,其文弱平庸的印象则会更加不堪。

当日散朝后独自在东宫寝殿苦苦思索了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怎么办?想到恼火处,禁不住暗自骂了那死鬼表弟一万句直娘贼:长安满大街都是漂亮女人,你干嘛非得招惹那个怪物的老婆?自己死了不算,还要害得本太子焦头烂额,活该你被耿超撕做两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