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野人(2 / 2)

加入书签

这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就是沈兵所说的引导和调控。

否则,若是任其自然发展,最终或许也能发展成形,只不过在这商业极不发达的古时,完成这发展并最终繁荣起来只怕需要数百年。

沈兵当然等不了这数百年的。

沈兵这做法可以说是照搬了汉代发展丝绸之路的模式。

西套就是现代的宁夏。

从宁夏的甘塘到武威约五百里。

从武威到张掖差不多五百里。

从张掖到酒泉还是五百里。

从酒泉到敦煌就远了些,有八百里,但在中间还有个瓜州。

这些城市会有这么整齐划一的距离并非偶然,而是为丝绸之路的商队沿途补给设置方便,而且出于经营和防御需要必须选择水源附近及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

时间一久,这些补给地的规模就越来越大进而发展成一城市。

沈兵的第一步就是将牛羊往西套赶……

这其中主要是羊,因为牛这东西作为农耕工具肯定是要尽可能留在需要大规模经营农业的地区。

羊就主要是为了食用了。

北地从匈奴那换了一批,再从边境百姓中购买一批,首批就收集了两千多头羊投放到西套南面。

然后这些羊会吃草,会长肉,羊还会生小羊,小羊长大又会生小羊……

两千头羊不出意外的话够几百人生存了。

这其实就是匈奴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可以在草原到处机动而几乎不需要考虑补给的原因……他们跑到哪就将羊群赶到哪,再加上还有羊奶、马奶之类的,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以至于之后汉军进攻匈奴也采用这种模式。

也就是每次北上征讨匈奴,汉军就总是赶着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羊出征。

这战术很聪明,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像匈奴人一样几乎可以不用考虑补给问题,于是就不用像刘邦一样担心补给线被切断被包围。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汉军没有匈奴人养牛、养羊的经验,于是总是成片的牛羊赶出去,回来时基本就只有人和马了。

投放羊群时还有个小插曲。

秦军进入南部山区圈下一片草场时……吓得山区部落里的“野人”四处奔走。

这或许是因为之前匈奴人进驻西套时对他们不太友好。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野人”大多已狩猎为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们只怕早就被匈奴抢光、杀光了。

沈兵严令部下不得与当地部族冲突,甚至还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这些部族。

这不只是人道的原因。

更是这么做会减少秦军许多麻烦,再一个就是西套需要劳动力。

这些原始部族既有在西套生存下来的能力又十分健壮,只要稍加训练或许能成为很好的农民。

后来沈兵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这些“野人”自小就在山区狩猎,他们是很出色的猎人,对种田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

他们也许可以转化为农民,但很可能要经过几辈的同化和教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