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神农祭坛1(1 / 2)
图腾是英文totem的音译,原为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表示一个族群关系,大体指的是原始人对某种自然物的崇拜,诸如花朵拉,麋鹿拉,猴子拉,老树拉等等,是一个族群或者部落的标志。
随后图腾这个词语被全世界采用。
我始终不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东西为什么都要跟别人一样?
图腾这个词语为什么非得叫做图腾?
叫图徽,图标,图示不都可以吗?
啥都跟别人一样,还怎么显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独特以及汉语独特的魅力了?
为什么西方国家定的标准咱们就认为这个标准是标准?
为什么咱们的标准不能成为全世界的标准?
我始终不明白图字后面跟个腾字到底嘛意思?
图儿飞起来?
飞个毛线!
当然可以理解成种族腾飞,但我觉得太牵强了,那时候的原始人民可没有这样的想法,不信你去问问印第安人这图腾到底是不是飞起来的意思。
他肯定说你是傻子,这图腾不过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一个种族的标志而已。
如果按照汉语语境来推测,图腾就是一个病句,就是没得意思,还没有图徽表达的色彩更鲜明,更强烈。
图是图是符号是标记,徽是图是符号是标记,图徽含双图,表达着重强调的意思。
于是,图腾在本书中被图徽替代。
说到这图徽那当然是我临时起意替代的图腾,下个定义吧,它代表了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标识符号,涵盖了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以及现代国家的国旗标志等。
图徽的形成源于一个民族的共识,具有强大的心理基础,不仅是区别一个种族和国家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集中之地,它有着引领一个国家和种族向前发展的强大的领导力,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召唤力!
总之,这个图徽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同的标识符号,诸如咱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就是——中国图徽,这种图徽是现代文明的图徽。
远古时期的种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梦引出梦中另一个自我,引出灵魂观,引出万物有灵观念,随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本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逐渐的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标志——种族原始图徽。
按照某些人类学家的说法,原始图徽来源于人的分类欲望,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认为原始图徽来自于原始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恐惧或者感恩之心,在此心灵基础之上,形成特定的原始图徽崇拜,最后成为本部落或者族群的标识符号。
这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任何的标示都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只能有两种感情,一个喜爱之情,一个是恐惧之情,前者包含了感恩之情,后者包含了憎恶之情。
咱们上面说的一个民族图徽的形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就是基于以上这两种感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形成原始图徽的这个东西,是有利于种族生产生活的或者是其生存环境中大量出现的亲近物种。
诸如牛可以耕地,可以载人,利于生活,于是有了牛图徽。
诸如狗能帮助猎人打猎,可能被狩猎种族采用,有了狗图徽。
诸如大象可以跟人民玩耍,于是有了象图徽。
这种图徽生成的法则是基于人的感恩和亲近之心。
于是,在人民认识不发达的时候将这些东西当成了本族的标志。
第二个方面是出于恐惧之心,在远古时期那些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对手,或者人民不认识的可怕生物,被当成了可怕的东西,随后被崇敬,成为了图徽。
诸如远古社会鳄鱼横行,就有许多原始民族将鳄鱼当成自己的图徽。
诸如狼的可怕于是就有了狼图徽。
举个简单的例子:
常言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里面的玄鸟是黑色的鸟,大约是燕子。
燕子春天就来啦,大家都开始生产生活了,于是被当成一种季节性的标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了商朝先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随后演变下去成了商朝的始祖,所以就有了什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整得又跟外星人来到大地上建立了商朝似的,怪玄的,其实没那么玄,燕子而已。
任何民族都少不了旗帜、图徽。没有旗帜、图徽就没有引领,没有引领就没有万众一心的向前进步,他不仅代表了团结,还代表了统一。
可以这么说,图徽这东西是带有点精气神的,是一种民族共识的东西,所以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向心力!
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还是再说说远古时期图徽的作用吧。
第一个作用是为了和别的族群区分开来,另一个作用是为了避免族内通婚。
在这个时期,人民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为了避免畸形儿的诞生,拥有同一图徽的种族不结婚,于是开启了一个族外通婚时代,然后开启了一个部落联盟的时代。
这是远古社会从最初的氏族家庭到部落聚集再到部落联盟的发展路径,任何事物都是这么发展的,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再到有序的发展。
不过,通常而言,最初的图徽都是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
诸如蛇、猪、狗都能成为一个种族的图徽,到了后期部落开始联盟,开始争夺地盘的时候,逐渐融合才发展出了多种图徽融合在一起的现象。
我国龙图腾之所以这么复杂就是来源于民族战争之后的不同民族相互包容与融合。
这说明我们国家从古时候开始,就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民族,而这种融合共进发展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