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鹰眼vs颜良上(2 / 2)

加入书签

先得民心,看似有些多余。但却是以这样的方式彻底根除了世家豪门的退路,等时机成熟之时,李轩如今安插在各地的人手迅速夺走各郡县高位,虽然还会引起一定的混乱,但有了民心打底。能够得到百姓拥护,这混乱,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不必担心因为这一举措而导致内部大乱乃至后院儿起火的事情发生。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轩手中,有着充足的治理能手才敢如此大胆的用这种方式来根除世家之患,否则的话,任何一路诸侯若真的效法李轩的话。绝对会死的更快,因为这天下,除了李轩这个异数能够源源不绝的从其他位面批量输送各行各业的人才过来。无论两宋还是大唐位面,李轩的根基已经稳定,开始产生大量的剩余人才,这些人才,留在原位面,最多做个名燥一时的风流才子。好点的或许还能留下一段佳话,但于社稷而言。没有丝毫益处,但若送到这边。虽然大都是一些纸上谈兵之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有着丰厚的知识储备,而且一开始并非身居高位,而是从底层做起,也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去印证他们所学,可以想象,当李轩计划实施之时,这些人至少也是治理一方的干吏。

“陛下(主公)睿智!”两人相视一眼,躬身道。

“这些客套话,就不用再说了。”李轩挥了挥手道:“既然冀州七郡已定,袁绍的粮道可以切断了,三日之内,我要袁绍的数十万大军,尽为我掌!”

“遵命!”

……

与此同时,邺城之外,烟尘弥漫,一支骑兵,犹如洪流般向着邺城方向狂奔而至。

“是颜良将军!”邺城城头之上,一名眼尖的士卒看着那醒目的旗帜,面色不由一边,颜良乃河北四庭柱之首,这可不只是一个名号,当初颜良文丑追随袁绍南征北战,在冀州可说是凶名赫赫,如今眼见颜良返回,这些冀州降兵都不由的有些发怵。

“怎么办?要不要通知上面?”小兵慌乱的看着身边的人道。

“颜良既然回师,想来袁公大军不远,不如开城献降?”另一名伍长有些犹豫的看向其他人道,邺城毕竟是袁绍的政治中心,这些士兵虽然在张郃几人的带领下投了李轩,但军中仍旧有不少人心向袁绍,此时顿时出现分歧。

“有敌军来犯,发响箭!”城头上,负责警戒的暗堂武士看到颜良身后浩浩荡荡的军队,面色一变,立刻有人发出了响箭,同时负责城防的张南也迅速平息城头上的躁动,他可不是普通士卒,很清楚袁绍或许会放过这些叛军,但绝不会放过自己,是以格外卖力。

城主府中,正准备告退的刘基和贾诩同时看到天空中炸响的响箭,面色不由一变,这是有大敌来攻的信号,在这种时候,会出现在这里的军队,也只有袁绍了。

莫非袁绍使计骗过了赵云,班师反攻邺城?

想到这个可能,两人眉头不由齐齐一皱,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至少两人若是面对同样的情况,就有不少办法在瞒过敌人耳目的情况下金蝉脱壳。

目光,不由齐齐落在李轩身上。

“走,上城看看,袁绍当没有这等魄力,来者当是一支偏师,只是不知是何人领军。”李轩挑了挑眉,这个时候有敌来犯,可不是件好事,邺城虽然在张郃等人的帮助下,收降了不少军队,但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万之众,更重要的是,李轩很清楚,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让这些将士彻底归心,尤其是在这种时候,自己兵不血刃吞并七郡的消息还未传开,在这些人心中,袁绍依旧是冀州之主,若对方主将能够洞悉这一点,稍加利用,就能让城内乱作一团。

眼见便要一举评定冀州,李轩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失去邺城,这不仅仅是一座城池的丢失,更重要的是一个象征,原本倒向自己这边的冀州士族也很有可能因为邺城得而复失的原因,重新站位,毕竟如今七郡倒戈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他们还有退路和回旋的余地。

李轩的到来,倒是让原本有些混乱的城头平静了一些,没有理会那些带着复杂目光看向自己的士卒,李轩径自走到城墙边,目光放眼看去,那面狰狞的颜字大旗即便隔着很远,也能清晰的看见。

“竟是颜良为主将?”李轩有些惊讶的看向下方的军队。

“主公莫要小看此人,颜良、文丑乃袁绍麾下顶尖猛将,不知有多少名将成为他刀下亡魂,当初虎牢关下,袁绍未带此人前去,否则,颜良文丑但有一人相随,恐怕虎牢关下,也轮不到吕布逞威了。”张南马延来到李轩身后,看着颜良大军,面色不好看的说到。

这话,好像当初袁绍也说过。

李轩有些无语的翻了翻白眼,以两人二流武将的水准,又一直待在冀州,估计眼界也就是达到颜良文丑那样的水准了,当然,颜良文丑若论勇武,也确实算得上顶尖,但要说这两人能胜过吕布,那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鹰眼?”李轩侧了侧头,看向作为自己护卫与典韦一同跟随自己前来的鹰眼.米霍克,当初自己可是答应过他让他会尽天下英雄的,颜良,是个不错的磨刀石。

“是。”鹰眼上前一步,不卑不亢的道。

“不是想会会这天下英雄吗?此人,就当你第一个试刀之将吧。”李轩指了指正策马走向城头的颜良笑道。

恰在此时,颜良已经走到了城下,已经进入了弓箭手的射程之内,却是怡然不惧,抬头看向城头,洪声道:“我乃上将颜良,卑鄙鼠辈,可有人敢下来与某一战?”(未完待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