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赠书(2 / 2)

加入书签

叶文高点点头,不由多看了房间那头几眼。

过了一阵,林安然终于出来了,叶文高起身对秦安国道:“我先给老爷子拜年去,待会再聊。”

林安然见到叶文高,十分惊讶,忙上前打招呼。

叶文高说:“你在这里先等等我,待会儿我有话同你说。”

林安然应了好,心里却嘀咕,不知道叶文高找自己谈什么。

走到院子里,秦震东问:“爷爷跟你说什么来着?都谈了半小时了。”

林安然扬了扬手里的书,说:“秦爷爷送了我一本书,让我回去好好看看。”

秦震东颇感兴趣,伸手就抢了书,看了一眼,奇道:“海瑞传?”

秦安国和秦安邦对视一眼,似乎对这本书也挺感兴趣。

秦震东说:“安然,爷爷给你这本书,我看是要你当个大清官呢。”

秦安国却问林安然:“安然,你觉得爷爷给你这本书,是什么意思?是震东说的,让你要当个海瑞那样的大清官吗?”

林安然从秦震东手里拿回那本书,翻了翻,上面都是老爷子读书时候留下的痕迹,有些地方用笔划了下划线。

看了一阵,想了片刻,说:“我看爷爷送我这本《海瑞传》,有两层意思,不是震东说的那么简单。”

秦安国又看了一眼秦安邦,似乎对林安然的“两层意思”有些兴趣,说:“这本书,是我爸一直都放在书房里的。不过说到仔细看,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和我也交流过一些看法。不过我想知道,安然你说的‘两层意思’是指的什么?”

林安然把书往桌子上一放,说:“第一层意思,和震东说的有点儿相近,海瑞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道德上的一个模范,出了名的大清官。我想爷爷把这本书给我,第一层意思是提醒我,做官要有私德,要廉洁自爱。”

秦安国又问:“这一点很多人都能看出来,你说说第二层意思吧。”

林安然明白秦安国这是在考自己,便道:“第二层意思,就十分有意思了。他是要我不要学海瑞。”

此言一出,秦震东大为惊讶,笑道:“不学海瑞?难道学和?”

秦安邦说:“震东,在军事上,你不输安然,但是在搞地方建设和管理上,你得听听安然怎么说。”

转向林安然道:“安然,我觉得你已经猜透了爷爷给书你的意思,说吧,让大家听听。”

林安然道:“之所以让我不学海瑞,爷爷的意思是指的在公共管理的决策上,千万不能学海瑞。”

他转过头对秦震东说:“震东,你还别说,若是在公共决策和管理的层面上,学和是比学海瑞要实用而且合适得多。”

秦震东有些哭笑不得,林安然居然将和同海瑞比,更认为和居然还有优点能比得上海瑞。

“把我听得可有些犯糊涂了。”

林安然道:“海瑞是清官这一点毋庸置疑,没错,确实是。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他那套道德为官的做法带到他的施政上,其实就是一场灾难。我举个例子,《海瑞传》其实我也看过,里面就有海瑞自己的话,说是如果富人和穷人打官司,他是一定要偏袒穷人的。这乍一看去,的确有些锄强扶弱的意思,可是与此同时,却将法律弃之如糟粕,没当一回事。所以就造成了当时有些海瑞管辖地区下的无赖,专门找富人打官司,反正横竖都是占便宜,何乐不为?所以当年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也就是今天咱们国家的苏州一带了,任命刚下,当地的富人就吓得鸡飞狗走,纷纷外逃,恨不得将一座空城留给了海瑞,结果海瑞到了那里,资本都跑光了,整体的赋税和商业反而是下降了。”

秦震东点着头道:“这个见解有意思,看来有空我也得仔细看看《海瑞传》才行。”

林安然说:“爷爷是在提醒我,做领导在施政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完全以道德为准绳,要依法治国,以法律为主。否则看似很道德高尚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看似救济了弱势群体,实则是对整体地方建设起到了破坏。”

他总结了一下道:“第一层意思是要我注重自我修养,第二层意思是让我坚持依法治国,公平施政。另外还提醒我,在用人方面也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像海瑞这种人,无论是当时的统治者都十分清楚,只能作为道德上的模范,而不能充当治国的栋梁。闹革命时候用来收拢人心可以,和平年代搞建设就不能用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手段。张居正就曾对向他推荐海瑞的人说,自己是‘宁用循吏,勿用清流’,其意思就是,宁可用有经验肯干实事的,也不会用那些只会空口说白话而标榜道德高尚的人。”

秦志华插嘴道:“说起这个,我想起了一本书里写的,明朝的思想家李贽也对海瑞有过很生动的评价呢,说他是‘先生有如万年青草,可傲霜雪但不能充栋梁’,说的就是海瑞只能作为一种道德上的模范让人去敬仰,而不能作为栋梁之才去治理地方和国家。”

秦安邦批评秦震东道:“我看你还是要加强下自己的学习,学学你弟弟,不能只看军事书籍,有时候什么书都要读下,驳杂一点好。”

秦安国也开口了,说:“张居正还说过更刻薄的话,‘芝兰当道不得不除’,说的就是像海瑞这种人太多了,有时候反而会误事。安然,你能看出我爸爸给这本书你的深刻含义,我感到很意外,很不错,你确实很聪明,比当年的林越更优秀。”

他很少会夸奖一个人,毕竟是副国级的首长级人物,一句夸奖的话,很容易会引起旁人的误解。这次显然是个例外,而且也是对自己女儿眼光的一种肯定。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