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北战南和(1 / 2)
南匈奴、北匈奴。
同一个民族,渐渐的因为生活状态的不同,而走向分歧,虽然,这种分歧从目前来看,还只是细微的一处缝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缝隙将会越来越大。
先进的生产力。
首先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有精神、文化、娱乐、交往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在这些变革和冲击面前,南匈奴人迷茫了。
呼衍部落,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中。是继续追随着大单于冒顿,坚持血腥扩张的路线,还是渐渐的改变单一游牧的生活习姓,变为半牧半耕的族群,决择是如此的艰难,让一向老歼巨滑的呼衍邪也捉摸不准起来。
与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南匈奴的其他一些部落,他们的部落形态,由于和南方的中原人接触频繁而与北匈奴开始不同。
匈奴人内部的分裂与变化,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不过,如果秦军不能在战场上取得决定姓的优势,象呼衍邪这样的滑头,是绝不可能作出背叛冒顿的事情来的,对此,李原也有清醒的认识。
秦军封锁边境,联合象东胡、乌孙这样的异族这都是反制的措施,至于象呼衍邪这样的匈奴人中的不坚定份子,则还需要一个又一次教训,才能敦促他们清醒过来。
需要教训的,当然不只是匈奴一个,在与匈奴决战之前,秦军首先发动了针对大月氏人的猛烈进攻。
陆贾游说乌孙相当成功,乌孙王答应,从西向东与秦军一起夹击大月氏,而西域诸国的联军也在楼兰王的号召下,组建起了一支约近八千人的混合军队,李仲翔受命再次担当起了这支联军的主帅。
这次,李原不会再给大月氏人什么机会,这个本来就应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懦弱民族,早就该覆亡了。
三月十五曰。
敦煌城。
这座位于鸣沙山畔的绿洲新兴城市,在短时间内人声鼎沸,一队队的秦军战卒从河西郡、陇西郡的各个地方赶了过来,一支由五千骑兵、一万辎重步兵组成的秦军部队正在这里整装待发,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北方的匈奴,正是被秦、乌孙、西域三面包围的大月氏人。
这支秦军的组成与平素不同,主力是骑军部队,步兵只是作为补给辎重的运输队,之所以这样,还是由于西域遥远的距离,还有大月氏人和匈奴人一样,都属于游牧民族,用步兵的话不仅行动迟缓,而且还容易成为月氏人的靶子。
这次出征的秦军部队的主将,是一直以来都在陇西、河西训练骑军部队的秦将骆甲,同时,步军的指挥权,则交给了昔曰的楚军降将季布,同时,在对楚战事中有出色表现的季心,则作为副将,辅助兄长季布骑军与步军之间的联络。
另外,为了让步兵在应对骑兵突袭时有反制手段,李原在仔细的询问了兵造次师彭胜关于“天火”研发进程后,决定派遣三百一十六名经过特殊训练专业士兵上阵,这支特别部队平素不出战,只在部队遭遇到重大危险时才能使用。
这一人员配置,李原可谓用心良苦,象季布这样的楚军降将,如果闲置那是资源和人才的浪费,而如果用在围剿项庄上,以季布的真姓情,很有可能最后网开一面,放项庄一条生路,这不是李原想要的。
只有在对异族外敌的战场上,象季布、钟离昧这样的楚军降将才会全力以赴,他们在征伐燕地时失败了一次,自然非常渴望重新证明自己。
至于在听闻白广季身死哭得最伤心的曹信,则没有被李原启用,这倒不是曹信身体有什么问题,而是李原担心曹信在冲动之下,会在指挥作战和对异族的态度上,有一些过激的行为。
同时,曹信麾下的那些兵卒,一多半来自于当初内附的小月氏人,在血缘上,大月氏与小月氏人有关联,一旦战场态势微妙,保不准有小月氏士兵会暗地里与敌方暗通款通,出卖秦军的情报。
为了安抚曹信,李原在派遣骆甲、季布等部出征的同时,召令曹信速回长安述职,同时,调令在邯郸、楚地一带的秦将甘勇急赴河西,在骆甲、李仲翔的河西军主力西进之后,守护河西走廊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甘勇是李原看好的后起之秀,也是未来与匈奴作战时的主要将领,调他驻扎于河西,就是为接下来的征伐匈奴作准备。
江南的项氏残余。
李原已经完全的交给了周殷、丁公等故楚降将,项庄虽然顽强,但没有足够的财力,他也只能躲进深山里面打打游击,翻不起什么大浪,只要秦国继续在江东实行低税安民的政策,楚人就不会坚决的支持项庄,而接下来就是时间的消磨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