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御前会议(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1 / 2)

加入书签

严肃的御前会议于1941年1月15日午前10时在宫中东一厅举行。除了通常的出席者外,田边内相和小仓正恒藏相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依然由内阁首相近卫文磨主持,时间到了之后,由天皇陛下的侍卫将东一厅的厅门关闭,像这种绝密的会议绝对不允许泄密。等厅门关住之后,近卫文磨起身向正坐在主位上的天皇陛下鞠了一躬之后,起身说道:“诸位臣工,现在开始开会。承蒙陛下允许,今天会议由我主持。鉴于大日本帝国现在正在遭受来自美英等国的严重威胁,导致帝国正在处于极其困难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帝国陷入支那战场无法抽身,战争正在将帝国拖入不可自拔的深渊,因此帝国大本营以及内阁商讨之后决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惜对美英发荷一战!经大本营以及内阁共同商议决定通过海军部《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方案,现就此国策实施要领上呈天皇陛下御览,与诸位臣工商议,以作最后之决定!”

所有大臣看到主位上的裕仁天皇轻轻地点了点头,这意思他们都懂,天皇陛下的意思是说这个国策实施要领他已经看过了。

接着近卫文磨又继续说道:“作为帝国的总理大臣,我首先就《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的内容作一下陈述:各位已经知道,围绕帝国的国际形势日趋紧迫,特别是美、英、荷等国正以一切手段对抗帝国,不久前美国与支那政府签订协议。美国政府将会在短时间内为支那政府提供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而这些贷款将会全部用于支那军事革新,而且根据帝国情报部门掌握的资料显示,美国与支那政府之间的贷款协议很可能会超过2.5亿美元。”

“最重要的是而且随着德苏战争的长期化,还存在着美苏结成对日联合战线的趋势。照此发展下去,帝国必将逐步丧失国力的机动性,以致同美英等国相比,国力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目前帝国一方面当然必须迅速作好各种准备,以应付任何事态的发生,另一方面仍必须尽一切外交手段。努力预防战祸于未然。上述外交措施万一在一定期间内不能奏效。到时候采取自卫上的最后手段也是不得已的。政府和大本营陆海军部曾就此问题一再进行协商,现已取得一致意见,并共同制订出附件所载的本日议题《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现在有请海军部作战部长永野修身阁下为诸位详细解释一下《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的内容!”

近卫文磨坐下之后,海军作战部长永野修身随即起身。同样向着主位上的裕仁天皇鞠了一躬说道:“陛下、诸位同僚。承蒙近卫阁下抬爱。就由卑职为诸位宣读《帝国国策实施要领》的内容,这份国策要领共分为主要国策和附件,现在我为大家宣读一下主要国策的内容。共有3条:第一条、帝国为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5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第二条、帝国在进行前项准备的同时,对美英应尽一切外交手段,力求贯彻帝国的要求。第三条、前项外交谈判,如果至8月上旬仍不能实现我方要求时,立即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对南方以外的其他施策,根据既定国策执行,特别要努力防止美苏结成对日联合战线。”

“附件只用于对美英等国的谈判中,帝国与美英等国的谈判必须要以附件中的最低要求事项为限度,否则大本营对于谈判结果不予承认。第一、在同美(英)的谈判中,帝国必须实现的最低要求事项:1、美英不得干涉或妨碍帝国处理中国事变,首先是不得妨碍帝国根据日华基本条约和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解决事变的企图。其次封闭“缅甸”公路,并不得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援助蒋政权。以上条款不应妨碍在日美工作中帝国处理中国事变的一贯主张,特别要坚持按日华间新近商定的帝**队驻扎问题。但不妨明确定示,事变解决后,除了为解决中国事交而派去中国的上述军队外,其他军队原则上准备撤退。对美英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不妨明确说明,只要在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不会受到限制。”

“2、美英在远东不得采取威胁帝国国防的行为:首先是美英等国不在泰国、荷属东印度、中国及苏联远东领土内攫取军事权益。其次是维持在远东的军备现状,不再增强。”

“3、美英须协助帝国获得所需物资:首先必须恢复同帝国的通商,并自西南太平洋的两国领土供应帝国生存上所必需的物资。其次对帝国同泰国和荷属东印度之间的经济合作须予以友好的协助。”

“第二、帝国可以许诺的限度:如美英等国答应第一项内的帝国要求时,帝国在相关问题上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例如帝国不以法属印度支那为基地向其邻近地区进行武力扩张,唯中国除外。如果对方问到帝国对苏的态度时,可答称,只要苏联遵守日苏中立条约,并且不采取威胁日满等违背条约精神的行动,我方不会主动采取武力行动。另外帝国还可以保证在确立公正的远东和平之后,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兵。帝国还可以保证菲律宾的中立。”

由于这个《帝国国策实施要领》之前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商讨的,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更不清楚这个国策实施要领的内容,现在当永野修身将内容公之于众之后,整个东一厅里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虽然这个新国策的内容不多,寥寥百余字,但是其意义却绝不容小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