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清室退位(2 / 2)

加入书签

立刻说道:“大总统这个提议是不是太草率了?擅改国体牵连太大,之前和谈中也未提出,此时突然改口岂不是让别人笑我们出尔反尔?!”

“遁初有所不知,我这也是苦衷的。”大总统叹口气说道:“袁公出任大总统已经成为共识,可北洋牵连太大,必须让议会加以节制,否则出了乱子我等怎么对得起四万万同胞。”

黄克强和胡汉民显然早知道这三条,后者帮腔说道:“大总统说的对,我们千辛万苦推翻清室重建民国,就必须要对老百姓负责,不能再走回头路。北洋树大根深,牵扯又多是老官僚,还在沿袭满清政府那一套东西,所以我赞成节制。”

两人这样一表态谁该愿意反对?宋教仁忽然感到很失望,深深看了眼三人后扭向了黎元洪,他深知老狐狸和杨秋的关系没那么简单,所以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这个动作也让会议室内紧张起来。黄克强更紧张,一旦黎元洪表态不赞成的话,那么肯定是杨秋的意思!这个国内最大军阀的话语权足够影响到很大一批人了。

黎元洪似乎还不知道自己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神色迷糊继续打瞌睡,完全没了刚才和胡汉民争执的模样,让宋教仁心底最后一丝奢望都落空,深吸口气起身道:“诸位,宋某还有些事情,就先告辞了。”

看着他的背景,黎元洪小眼睛里闪过一丝感慨,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

无论西南闹得多激烈,无论忽然见报的《国家社会民主主义》让多少人诧异,无论日本对杨秋突然介入汉冶萍事件多么愤怒,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终于等到了这天。

1912年2月12日。

北京城内气氛压抑,满大街都是惶恐不安的旗人子弟,部分人早早来到紫禁城外跪在地上哭天抹泪,还有部分忙着收拾细软忙着把家产存入外国银行。更有甚至三五成群眼睛红红佩刀持枪说什么要清君侧,禁卫军也被全部勒令回营不得离开。

紫禁城内更是从一大早开始就哭音不断,太监宫女们也不只是真心还是假装反正走路都在抹眼泪,雄伟的太和殿内黑压压跪满了人。自从良弼被当街炸死后,什么宗社党,保皇派全做鸟兽散去,此刻大殿内眼看到了末日,竟无一人再敢说话。

袁世凯跪在王爷和贝勒们后面也跟着眼泪直流,那神态比王公侯爷还伤心几分。此时他还不知道南京城那位给他出了三道难题,估计要是知道的话今天这场戏估计也不会演了。

上午九点,一身黑色的裕隆太后抱着小皇帝来到殿内,袁世凯悄悄抬头,见到裕隆满脸都是“珍珠”印痕,脸上惨白惨白,而五岁的溥仪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脸上居然还有高兴之色。

太后和皇上抵达后,紫荆城哭声更惨,每个人都跪在了地上抹眼泪。司礼太监抱着一卷明黄圣旨最后一次宣读起了诏书:“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诏书刚刚念完,那个之前还捧袁世凯出山的庆亲王奕劻却第一个大喊起来:“圣祖爷啊!大清朝没了!”随着这声大喊,历经两百多年的满清王朝被扫入了尘埃,连同两千多年的帝制从此消失在中华大地。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