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陈绍宽的难题(1 / 2)
北京城步入盛夏,灼热的阳光铺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金灿灿的霞光,也让朱红色的围墙更加肃穆。可就是这道围墙,却将一代代帝王圈禁其中,让他们听不到雷鸣,看不到壮美,只能从奏折上了解国家和世界。这是悲哀,决不能继续延续!所以掌握国家大权后杨秋就坚决禁止一切使用皇家建筑和园林用于政府的行为。
杨秋漫步在已经封闭保护二十年的紫禁城内,走在他边上的是财政部长徐秀钧和民国议长胡惟德、副议长汪兆铭。四人借国会午休的机会,特意来视察这座即将向全世界开放的世界最大国家博物馆,见到保护措施做得非常完善,胡惟德呵呵笑了起来:“报纸那边刚说博物馆要开张,就有不少人打电话问我具体时间,呵呵看来紫禁城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人总有好奇心,以前远远地看两眼都提心吊胆,如今有机会进来还不挤破头啊。”徐秀钧也笑道:“虽不敢说国泰民安,但这些年国民收入增加明显,我估计开张后这里每年起码要接待百余万游客,对北京的经济带动有很大好处。”
“你啊,现在事事都爱和经济扯上关系。”
“那也没办法啊,谁让我现在管着钱袋子呢。国家大用钱的地方太多,我们要追上欧美资金量实在是太大,所以我现在就指望着天上掉金砖。”徐秀钧摊开手面露无奈。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道出了民国发展的真实情况,即使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体,但分摊到人均的话甚至还不如近邻日本。尤其是杨秋上台后,不断有大工程上马开工,累积下来的财政赤字已经多达数百亿之巨!国人是很害怕贷款借钱的,总觉得年年有余才是最好,现在却一下子把几年后的财政收入都花完,可见他有多担心,总觉得胸口压了座大山似的。
胡惟德也深知财政部的压力,看向杨秋问道:“总统,贬值货币真能解决这么大的财政赤字问题?”
杨秋今天来国会就是参加《货币改革法案》讨论会的,这份法案主要是针对罗斯福新政中捆绑黄金和贬值货币而提出的。根据辜玉文的预测,如果不能尽快将民元贬值,美国商品就会不断涌入冲击国内市场,所以此事已经刻不容缓。所以他将辜玉文的预测说了遍后,看向汪兆铭:“货币贬值是大势所趋,我国虽不是工业品出口大国,但出口量也在逐年递增。而且我国也是目前继苏联后的最大工业商品进口国,尤其是重工业虽然取得不小成就,但和欧美相比还缺了些底蕴,所以更需要贬值增加出口,防备美国的倾销和冲击。”
见到杨秋说话时一直盯着自己,汪兆铭心头没由来的一阵紧张,暗暗自嘲这些年真是被他斗怕了。但既然是反对党,他还是要问清楚的,说道:“保护工业和出口我们都是知道,但一下子贬值四成,是不是太多了?会不会造成物价飞涨引起市场混乱呢?”
杨秋上台后撤销发改委,收回权利缩减政府编制,还将政府财政监督和预算审批权交给国会,并且安排**党主席汪兆铭出任副议长兼国会财政委员会主席。这样做曾在国社内部引发很大反对,因为这会让政府在财政上产生很多制肘问题。还好目前国社一家独大,预算通过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至于将来杨秋也希望借此建立起完善且有监督和节制的财政体系。当然,主动让对手监督自己财务的另一个目的,也是要向所有人明示民国国体不会再变的决心。
汪兆铭在这个位置上做的还不错,但对于经济和货币的关系他却不如辜玉文等人,所以徐秀钧插嘴为他介绍道:“贬值其实就是增发货币,按照去年的产值算等于多发1360亿民元。当然,市场上不会一下增加那么多,因为先要抹平前几年欠下的财政赤字,剩余的才会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政府工程,放宽贷款等手段慢慢变成流通货币。所以总统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贬值,而是工人!我国和欧美不同,工厂福利制度建立才十年,所以需要国会加强立法不断的调整各省的工人最低工资标准,让钱真正地到老百姓手中流通起来,不能被压死。”
汪兆铭张张嘴巴,这招太绝了!等于先印出一大堆钱,然后用扶持工商增加政府投资,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工资标准的办法使其流入到普通人手里。这样看似普通家庭收入多,可实际上因为货币增加商品贬值实际上还是一样的,真正受益的是工商和政府。工商业可以在流通过程中利用宽松贷款增加投资,政府更是可以用凭空多出来的钱抹平几百亿赤字,还能开工一大批福利建设工程。
想明白后他心底苦笑几声,前是军事政治,现在是经济,民党何时能出头呢?虽然汪兆铭心里这样想,但行动上却不敢拖延这么重要的货币改革法案,于是第二天,国会经过讨论后就一致通过总统府提交的货币改革法案。
由于王正廷在外出访,杨秋亲自出手部署法案实施。根据这份法案,民国不仅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个将自身货币大幅贬值的国家,还立刻提高了当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并按照各省市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制定了新的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最后为监督各省市的执行情况,还让张文景和徐秀钧等人率领中央督导小组前往各省议会,说明法案的重要性,就地督导法案实施。
贝祖贻也立刻出手,大幅降低中央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准备金,促进全国各家银行的贷款发放比例。
《货币改革法案》的出台给原本就火热的民国经济再泼一盆热油,北京中央政府不仅借此机会一举抹平数百亿赤字,还下了大量的国家订单,逐步开始提高钨、锰、铜等原材料储备数量。虽然吸收量还远未达到战争储备的标准,但却说明杨秋已经借经济掩护逐步的准备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