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226节(2 / 2)

加入书签

没用多长时间,一串四十来丈起出来,棒槌抖搂干净土,装到麻袋里。

那头有人拿过来大杆秤,几个壮小伙子抬着秤开始挨个儿麻袋过秤,旁边还有个人,专门拿着本子记录。

不多时,数据统计出来,一串四十二丈棒槌,共起出八百五十斤水参,平均一丈可起水参二十斤多点儿。

数据一报到林书记那里,在场的几个干部全都乐坏了。

“书记,要是全都照着这个比例,咱参场今年增产七八万斤啊。

我的天,光是这些,咱就能增收上百万了。”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仅仅是追肥,就有这么好的效果了。

等到后年起参呢?连底肥加追肥,那产量会增加多少?

“许顾问,你厉害啊,这一招儿真是太好用了。”

林启越激动的握住许世彦的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以前只是听说,哪怕是东岗公社、二大队,甚至县里报纸上都在说,可毕竟不曾亲眼见到,根本体会不到那种感觉。

而此刻,那一堆一堆的棒槌就在眼前,一组一组的数字证明了豆饼追肥的效果。

透过数字,更能看到巨大的利益,谁不激动?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相对而言,许世彦表现的就很淡定,毕竟这些他都经历过好几次了。

去年二大队产量高的时候,于守广等人激动的差点儿跪地上哭。

“只要咱们不断提高技术,产量还会提升的,慢慢来,不能急。”

办法还有,但是目前,不宜再用,否则真的会出现丰年谷贱伤农的现象。

林启越好歹也是这么大个参场的书记,大场面见过太多了,激动只是一时,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于是指挥着众人继续干活,他则是跟许世彦还有几个参场的干部一起,去旁边开会,研究接下来人参的加工方案。

原本,许世彦提议要试制人参蜜片以及长白山红参。

林启越总觉得这两种很可能做出来面临着没有销路的问题,所以没敢答应太多,只说少量试制。

然而就在刚才,看见产量数据的那一刻,林启越下定决心,支持许世彦的提议,一定要研究新产品。

哪怕是短期内无法创收,也必须把新产品做出来。

“小许,我们几个开会商议,决定今年划拨三万斤鲜参,供你试验用。

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对你的期望,一定要做出属于咱们一参场的拳头产品。”

照目前情况来看,参地增产七八万斤不成问题,从中划拨一部分供试验用,哪怕是不成功,对大局也没有多少影响。

许世彦一听,高兴起来。

“几位领导放心,我们技术组,肯定不会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做出想要的产品。”

不管是谁,都希望得到旁人的信任,都希望能够有一展所长的机会。

以前在二大队,没有这样的条件,许世彦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野心。

可眼下不一样了,他必须做出点儿成绩来,证明林启越破格挖他来参场,是正确的选择。

“好,年轻人就得有这股劲头,加油干,我们都很看好你,看好技术组。

努努力,克服困难,做出成绩来,少不了你们的奖励。”

林启越拍了拍许世彦的肩膀,鼓励道。

第三百零一章 研制成功

人参从地里起出来,过秤记账后,就直接送到加工厂去。

一参场的加工厂,配有刷参机、蒸参罐、烘干机等机器,可以做到大部分工序机械化。

一参场加工人参的方式,跟二大队还有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刷参机工作不需要人工刷参,鲜人参经过机器刷洗后,一部分需要人工掰下参须,有锈斑的要用竹签将锈斑挂掉,然后才能进行下一轮蒸制工序。

所以,一参场会招大量人手,掰参须、理顺参须、出锅摆叉子、过秤等等。

外面招的临时工,一般就是做掰参须、理参须这些活。

个人计件,每人发几个大竹筐,自己掰出来的棒槌放在筐里,满了就去过秤记账。

其他像摆叉子、过秤、晾晒、下剪须、捋须子、装箱等,多数是从工人家属里面,挑一些年轻人,干活麻利的,计时工资。

技术组要研发新产品,人参即食蜜片,需要将鲜人参清洗切片,再放入蜂蜜中腌制。

长白山红参更不用说,需要十几道工序呢,都得用大量人工。

技术组不光负责新产品研制,还监管质量、以及相关设备维护。

所以,从第一天加工开始,技术组有大半人手,都在加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