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419节(1 / 2)
迪拜皇室拍卖会这次大费周章,不但迪拜自己的各路富豪全都到场,世界有名有姓的收藏家也全都在了,对于自己来说,一千万就是全部身家,自然不敢轻易赌这一场。
但是对于人家来说,一千万就是随便拿出来玩玩的小钱,她想和那些人一较长短,还是不够格。
她把自己刚才种种念头抛却,再次看了一眼那汝窑小盏,便要迈步离开。
聂南圭此时显然也存了放弃的心思,便要迈步往前走。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初挽再次看了一眼那小盏,却无意中看到了小盏底部的款。
这小盏是略侧歇着的,恰好微微露出底款。
看到底款的那一刻,她的脚挪不动步了。
底款上,赫然写着“奉华”二字。
奉华。
这竟然是一件奉华汝窑。
如果说汝窑在瓷器中身价高贵,那奉华汝窑便是汝窑中罕见之罕见了。
宋徽宗赵佶有个极其宠爱的妃子,姓刘,奉华,本是酒家之女,却生得光艳风流,赵佶对这女子宠爱有加,御封为刘妃,还赐了一座宫,叫做奉华宫。
这位刘贵妃天资颖悟,很会写书画,她自己有两方印章,一大一小,就刻着“奉华”二字,而她所用的瓷器,则全都有“奉华”的底款。
因为当年宋徽宗对这刘妃宠爱有加,她的日常用瓷自然都是钧窑汝窑上等精品,能带着“奉华”二字的,全都是稀世珍品,更不要说这两个字为瓷器本身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便是到了后来,大陆台湾两地博物馆里,带有“奉华”二字的汝窑钧窑名瓷也是极为罕见。
一直到1996年,台湾一位收藏家晒出奉华汝窑,几乎轰动一时。
显然,这个时候,奉华汝窑还没问世,没几个人知道?
就连聂南圭都不知道。
初挽的心顿时波澜起伏。
如果说,之前她对这件汝窑心动了,想买,但评估过后,觉得困难重重,她不能下这么大的本钱只能放弃,那么现在,她竟存了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得到的心思。
必须得到。
这样的一件瓷器,一旦被别人拍走,下次再在拍卖会上出现的时间跨度,也许是三十年,也许是六十年,甚至是百年。
需要用半生去等待,等待它的主人终于因为世事沧桑而不得不将它放在拍卖场上。
当然也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
第302章
初挽轻轻握拳,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的视线落在一件明朝青花瓷上,但是大脑中却快速评估着这次拍卖会的形势,她的对手是哪些人,有哪些酷爱中国瓷器的富豪会出现,什么人和她争抢,她该用什么策略来得到?万一钱不够怎么办?
以及,身边的聂南圭,她该怎么隐瞒自己的心思不被他发现?
他现在嘴上说得好听,如果知道了奉华汝窑的秘密,必然马上和她争一个头破血流。
她和聂南圭就这么随意转着,这里瓷器精品倒是颇有一些,不过显然竞争者也多,他们已经看到不少有名有姓的收藏家感兴趣,甚至看到欧美几家博物馆的负责人也来了。
这些好物件都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就这么走着,两个人又看到一件清朝乾隆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那扁壶用青花来绘制牡丹、莲花和芙蓉,又用胭脂红料来绘制花朵,扁壶腹部两侧则用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扁壶纹足底则是装饰以缠枝莲纹。
这件的拍卖价竟然只有十万迪拉姆。
初挽看了看,感觉明显低估了。
她望向聂南圭,聂南圭也看向她。
视线交汇间,初挽明白了聂南圭的意思:“这估计是一个漏吧。”
清朝乾隆年间的精品,如果正常卖的话,估计怎么也得上五六百万人民币,现在才十万迪拉姆的起拍价,也就是二十万人民币起拍价,和其它瓷器的起拍价比,应该是被低估了。
聂南圭:“是,这件估计是个漏,但也不好说。”
毕竟清朝乾隆青花胭脂红料瓷器在欧美也颇受喜欢,这些顶尖收藏家中,只要有一个眼力好的出价,那大家就能一拥而上,会被哄抬起来。
这东西,乍看是漏,大家都来抢,回头天价成交,也不是没可能。
两个人这么看了一圈,把大概的亚洲拍品都看过了,终于坐在了旁边休息处。
聂南圭倒了一杯咖啡,递给初挽,两个人喝着咖啡,欣赏着外面的棕榈树。
玻璃帷墙外,是沙漠烈日,艺术喷泉源源不断地喷洒着,那水滴在阳光下幻化出剔透的五彩水珠,让人感觉阵阵清凉。
此时,两个人心里显然都有些了定夺,只不过不提罢了。
聂南圭懒散地伸展开长腿,纯白阿拉伯长袍洒脱地垂下,他侧首,笑看初挽一眼:“说说吧,你想选哪件?”
初挽慢悠悠地喝了口咖啡,看着外面的棕榈树:“听你这么说,我感觉仿佛我选的那件已经是我的了。”
聂南圭笑了:“你如果选中了哪件,我尽力配合你。”
初挽:“真的?”
聂南圭:“当然,我们团结一致,互相帮忙,才能利益最大化,不然的话,就凭我们的实力,自己先打起来,那事情没法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