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拾洋捞1(1 / 2)

加入书签

1947年4月6日,刘潇接到战略情报局汪友成局长发来的电报:后羿出来了,速回南京。

接到电报后,刘潇立即放下东瀛地区刚刚开始的部队缩编,老兵复员转业的工作。急急忙忙的乘飞机回到了南京。

……

从1925年来到德国学习至今的二十二年里,蒋邵雍(36-在美国5)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回国,期间只有几个少年时的同学来看望过自己,在这些同学中就有冯仁贵(60-波兰客人)。

冯仁贵遵照刘潇的指示,叮嘱蒋邵雍,在德国好好学习和工作,搞好和冯.布劳恩的关系,成为他工作中的好朋友和得力助手。当德国形势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会有人来和他主动联系,到时候听从来人的安排。

五天前,和自己同一批来到德国学习的留学生徐立生,从勃兰登堡来到佩内明德镇。

由于此时德国崩溃在即,中国欧洲远征军也打到了离此地不远的新勃兰登堡和博尔德克,负责冯.布劳恩主持的火箭研究所警卫工作的德国党卫军,因为害怕部队集中在一起,容易被盟军飞机侦察到,引来不必要的狂轰滥炸,警卫部队被松散的配置在研究所及镇上的各个地方。

前来寻找蒋邵雍的徐立生,之前是在新勃兰登堡的德国喷气机实验室工作,哪儿现在已经被盟军攻占。因此徐立生前来投奔自己在这儿的老同学,也就变得再自然不过。

所以徐立生来到这儿的时候,只是有几名士兵对徐立生的行李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并没有对徐立生所乘坐的汽车进行彻底的检查。

徐立生到来后,向蒋邵雍传达了现在已经是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刘潇的指示,希望他尽可能的做通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的工作,邀请冯.布劳恩和他的火箭研究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到中国来进行后续的火箭研究。并从身上拿出了刘潇亲笔用英文书写的邀请涵。

在信中,刘潇热切的提出:中国政府已经为冯.布劳恩他们的工作和实验做好了一切的接待准备,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设备也已经建设完成,在他们来到中国后,将为他们的研究和实验,提供一切的人员、物质和技术保障,争取早日实现人类共同的航天梦想。让凡尔纳科幻小说《环绕月球》的遐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变成为现实。

做为一名科学家,冯.布劳恩想的只是如何实现人类的航天梦想,战争期间生产出来的v1、v2火箭,不过是他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获的科研数据的一种手段和副产品罢了,并没有想过什么帮助希特勒的切实想法。

当蒋邵雍找到冯.布劳恩说明情况,并拿出了中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刘潇的亲笔邀请函以后,着实让冯.布劳恩感动了一把。

但考虑再三,冯.布劳恩认为,就世界各国目前的工业、经济实力而言,这项耗费巨大的航天工程,只能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实现,其他国家目前都不可能进行这项研究和实验。于是婉言谢绝了蒋邵雍的提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