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吃瓜 第168节(1 / 2)
“你不是不喜欢带孩子?”
方老师立刻义正言辞表示:“怎么会,我最喜欢孩子了,这孩子哭了,我能抱在手上一边哄一边给学生们讲课。”所以请一定要把孩子放他班上。
这可是个真正的天才啊!
方老师不是没见过天才,就三班那个许超,也没看他怎么学,就能每门考满分,以前觉得这孩子不得了,现在不同了,现在许超已经是昨日黄花,成了‘曾经’的天才,方老师心目中的新晋小天才已经变成了苏小楼。
老校长顿时更无语了。
这老方怎么回事?为了学生原则都不要了?
方老师表示,能当教导出小天才的老师,原则算个屁。
话糙理不糙,老校长心里也有些激动,高考一恢复,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的担子就重了,谁不知道大学好?国家放开招生不还是因为缺人才么?
家长们对孩子要求高,对学校要求更高。
现在虽然瞧着不显,但以后肯定对升学率有要求的,老校长未雨绸缪,自然不肯放过一个能给自家学校扬名的好孩子。
接下来的流程就很顺利了。
确认入学,办理入学手续,以及记下入学日期。
夫妻俩来的早,小学开学时间在正月十五,而大学的开学时间在正月十八,夫妻俩还能有空陪苏小楼度过一开始的不适应期。
报名成功后,一家三口告别老校长和方老师。
方老师笑的一脸慈爱,一直目送他们转过巷子背影消失,才收回了摇摆的手。
老校长哼道:“那孩子是真聪明,年纪也是真小,你要是带不好,我可要给她调班的。”可别把一个好苗子给糟蹋了。
“校长您哪儿的话,我再喜欢孩子不过了。”
他只是单纯不喜欢闹腾孩子,这种小天才他可是很包容的。
小夫妻俩可不知道方老师为了苏小楼连原则都改了,带着苏小楼就直奔国营饭店,一家三口都进了理想的学校,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国营饭店里一如既往的忙碌,但一家三口运气好,刚好有一桌吃完了起身就走,他们刚巧站在旁边,屁股一歪就坐下了,苏卫清去拿了块抹布,手脚麻利的将桌子擦了一遍。
然后又拿着粮票去买饭。
又是运气好,点到了最后一份红烧肉。
“今儿个咱们一家的运气可真好啊。”苏卫清捏着号票回来,忍不住跟黎善感叹道:“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现在天天都是好日子。”站在旁边的年轻人也不知道苏卫清为什么这样感叹,总之听见了就下意识地应和道。
苏卫清先是一愣,然后就笑开了,对着那年轻人点点头:“你说的对。”
那年轻人见苏卫清理自己,顿时眼睛一亮,立刻就凑过来:“我瞧你们一家三口坐个四方桌,我能跟你们拼个桌么?”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苏卫清大方地指了指剩下的凳子:“你要是不介意就坐。”
“这有什么可介意的。”
年轻人立刻将自己的包放在凳子上:“我去买饭,麻烦哥和嫂子帮我看着包。”
说完就跑了。
黎善:“……这人,挺自来熟啊。”
这就喊哥和嫂子了?
苏卫清也有点无语:“还有点没戒心。”
这包瞧着还是新得呢,就这么大喇喇的放在凳子上,就这么相信陌生人?
年轻人去的快,回来的也快,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回头将包拿起来坐下,对着苏卫清就灿烂地笑了笑:“首都就是首都,连国营饭店都这么大。”
“你不是本地人么?”黎善有些意外的上下打量着年轻人,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说话的口音,这人都像极了本地人。
“不是,我是冀省的,离这儿挺近,再加上年前就过来了,口音都有些变了。”
年前……现在也才正月十二啊。
这人可真是个人才,口音变得真快。
年轻人健谈的很,不一会儿就跟苏卫清攀谈了起来,苏小楼一口气写了两张试卷,这会儿虽然旁边人声鼎沸,但她还是有些困了,对着黎善伸出手来:“妈妈抱。”
黎善便将苏小楼抱了过来。
年轻人看了一眼:“这你们闺女吧,我也有个闺女,跟你家这个差不多大。”说话的时候,眼睛里染上思念,显然,他也想自己的女儿了。
“你到京城来是来工作的么?”苏卫清见他这副样子,就知道他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不能回去。
年轻人粲然一笑:“哪儿啊,我考上了大学,拿了录取通知书就到京城来了。”
至于为什么来那么早,年轻人没说。
苏卫清也没问,本就是萍水相逢的人,恰好窗口传来呼唤:“33号的饭。”
苏卫清正好是三十三号,立刻起身去拿饭了。
而苏卫清走后,年轻人突然开口问黎善:“你好,请问你认识贺堂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