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293节(1 / 2)

加入书签

李宝臣时期,左厢十四将,步将五人、骑将九人;右厢十一将,步将二人、骑将九人。

李孝忠为易州刺史时,李宝臣便大方地选精骑七千给他,使捍幽州。

这样的骑兵传统,马政也办得十分出色,又有一代代传下来的骑兵技战术,几年前幽州、成德二镇攻李克用的姻亲、易定王处存,王镕引“十万骑”,幽州亦有数万骑。如此铺天盖地的骑兵,为何不让他们参战?

“东平郡王肯定早就遣使而去了,王镕未必愿意出兵,李匡威出兵攻蔚州的可能性极大。这个地方被河东军占了,当真如鲠在喉。”冯霸想了想后,道:“只是,幽州骑兵众多,几乎是李克用的两三倍,可未必能赢啊。”

成德镇的“十万骑”当然过于浮夸,不可能真有十万骑兵。十万匹马还差不多,真实的骑兵数量,撑死五万,剩下的多半是骑马机动、下马作战的步兵。

但这两家加起来七八万骑兵,还有几万骑马步兵、数万徒步步卒,在河北平原上大战,居然被李克用杀得大败。

成德镇,被俘斩两万人,以至于李克用一直念念不忘要攻成德,这是打出信心了。

而在夺下大同镇之前,李克用的骑兵,大概连成德、幽州加起来的零头都不到,甚至大同赫连铎都动不动几万骑,最多一次,从草原上拉来了八万骑,比李克用全军都多,但屡次被打败,河东军的粮道从来就没被人断过。或者说短时间被断,但不影响他的步兵进攻敌人获胜。

这该说李克用的步兵坚韧耐战,护卫粮道得力呢,还是这些骑兵不行呢?

李克用没被数量比他全军还多的骑兵抄截粮道。得到草原,骑兵暴增的李克用,也从来没成功抄截过朱全忠的粮道,反而被朱全忠的步兵暴打,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

甚至到了后晋年间,契丹十多万骑兵都被打回去了。

那会的中原马匹保养量,比起晚唐藩镇割据时可谓急剧萎缩,成德镇都没多少马了,中原几乎全是步兵,契丹人为何不靠狼群战术打败这些步兵?后晋末年的步兵,因为经济崩溃,人口减少,军饷、装备、训练都全面不如晚唐藩镇互殴时代呢。

河南、河北大平原,不也是最适合契丹骑兵么?

这个原因,邵大帅在空旷无比的西北时理解不深刻,现在已经洞悉了一部分奥秘。

张全义,本可以不让夏军骑兵在河南府这么行走自如的,但他没准备好。

“不管能不能赢,出兵就有用。王镕被打怕了,但李匡威没有,前年他不是还大败安金俊么?”郝振威不服气道:“都上百年的藩镇了,兵甲齐备,军士旦夕锤炼技艺,谁还比谁差了?”

“我说过,幽州镇多半会出兵,但王镕不会。”冯霸对郝振威很不耐烦,怒道:“但这与我等何干?从太阳浮桥渡河,万一遇夏贼主力,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你不去,我去!”郝振威冷哼一声,爬上了一块巨石,仔细盯着浮桥渡口处。

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平陆县,陕虢镇在河北岸的属县。太阳浮桥,北端是平陆,南端就是陕城。

他们还不敢太过靠近浮桥北端。

天杀的夏贼,不但赶走了戍守浮桥及渡口的陕虢水手,连河北岸都派了军士戍守,倒是警醒得很。

不过好像兵很少!

“此天助我也!”郝振威低笑道:“连斥候都没有,这个北岸渡口,也就一些警戒军士,合该我攻取。”

说罢,悄然离开,准备回去整顿兵马了。

※※※※※※

折嗣伦第一时间接到了有汴军大队往这边开进的报告。

此时他恰好在北岸巡视,渡口只有三百守卒,确实只起警戒作用。

而南岸,亦只有三百兵。要防的地方太多了,他只有五千步卒,却要防备整个陕虢沿河地带,兵力不敷使用。

“衙内,退回南岸吧,咱们一把火把浮桥烧了。”北岸戍将建议道。

“这桥,修建不易,大帅或要留着,有大用。”折嗣伦有些不舍,不过还是说道:“你等先去堆积薪柴,藏好了,勿要让人远远窥得虚实。一有不对,便泼油点火烧桥。”

“还请衙内先退。”戍将说道。

“不退了!”折嗣伦坚定地说道:“我去那里,给我百人。再让南岸的兵过来,助你等戍守。”

折嗣伦指的是渡口西北方的山脉。

戍将目瞪口呆,道:“衙内,万一贼军攻来……”

“大帅遣使传信,银枪都四千余骑已渡河北上,向西一路寻来。在河北,没那么危险的。大不了,我自向西遁去,勿忧。”折嗣伦斩钉截铁地说道:“此番出兵,只得些苦劳,如何甘心?”

这话,其实才是折嗣伦真实的内心想法。

铁骑军使折嗣裕,是折家庶出,现在是什么地位?

他这么一个折氏嫡子,可比得上人家?

“衙内……”戍将也是折氏子弟,还待苦劝。

不过折嗣伦已经下定了决心,立刻点了百人,还带了不少物事和仅有的十余匹马,匆匆往山那边而去。

河南岸的三百守兵接到消息后,立刻渡河北上,与戍将手底下那两百人汇合。

折家子弟兵,凝聚力当然很高。

作战之时,相率递箭,一起拼杀,同进同退。

五百人在北岸,大伙也不准备逃了,衙内都没跑,你跑什么跑?

郝振威兴冲冲地骑在马上,冯霸一脸不情愿,外加犹疑。

身后是三千多步骑,队列拉出去很远,不过还算齐整。

他们已经远远看到渡口了。

郝振威、冯霸二人下令止步,开始整队。

“停!”冯霸突然伸手拦住了正欲出动的大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