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有旁白 第229节(1 / 2)

加入书签

听到这话,杜强顿时来了兴致:“呦呵,你怎么突然这么热爱工作啦?”

“废话,我一直很热爱好吧,除暴安良,刚正不阿,缉拿罪犯是咱们身为警察的职责好吧!”说话间,苏青是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他哪里是喜欢来警局?分明是家里待不下去了好吧。

自从沈怡她们离开后,他妈就疯了,神神叨叨的,一会说要去银行取钱,一会说要买车,甚至还才查日历,看看过年之前有没有什么好日子,适合嫁娶的。

最不济也得先把婚定了,就这么一会的时间,她都已经开始找人算八字,看看自己孙子或者孙女名字取什么好了。

反正他在家是待不下去了,再待下去,容易疯。

“你家里闹鬼了?”

“闹鬼倒好了,算了,君姐呢?”苏青转移话题问道。

“她啊,去走访了,最近案件有了新的进展,死者身份被确认了,正忙着呢!”

闻言,苏青一愣:“这么快就确定了?怎么确定的?”

“我们去走访的时候自然也就透露出了一些消息,然后就有一对夫妻来报警了,他们住在江城市里,消息还是听郊外老家人说的呢,正好他们女儿和死者年纪差不搓,且同样联系不上了,这才知道害怕,经过dna比对,确实是他们的女儿。

死者刘小娟,女,31岁,宁县,分东村人,有一个4岁的儿子。”杜强将这几天调查到的线索娓娓道来。

对此,苏青不由皱了皱眉:“还有孩子,那为什么失踪三个月还没人报警?”

若是一个边缘人物失踪三个月还有情可原,但是一个有着小孩的女人,怎么可能失踪这么久还没人察觉,最后还是他们放出消息才察觉的。

面对他的询问,杜强不由叹了口气无奈道:“一般确认死者身份,我们要做的就是排查死者的关系网,但这个刘小娟人际关系网有点复杂。”

“复杂?有多复杂?”

“额,非常复杂”

苏青:……

见他表情不好,杜强连忙解释道:“真不是我不愿意说啊,只是我不知道怎么说,还是你自己看吧!”

说着就拿了一份文件递了过来,苏青接过看了一眼立马就震惊了。

这个刘小娟,大专学历,毕业后就在老家,平时社交十分广泛,经常出入酒吧ktv等消费场所。

因为长相比较好,所以身边的异性也非常多,24岁结婚,不到一个月就离婚,分走了男方半套房子,彩礼16万打官司退还了10万。

然后又是单身三年,但这期间男朋友换得很勤,27岁那年与同为宁县的张恒认识并结婚,两年之后感情不和又离婚了,期间生下一个儿子。

然后刘小娟又回到了原本生活中,因为与张恒离婚的原因是刘小娟外面有人了,这件事当时闹的很大,所以刘小娟的父母不想面对流言蜚语就搬到了城里住。

而他们女儿的性格极度自私,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也联系不上,所以这一次两位老人也没当回事,直到在收到村里人说有警察来走访的消息,说是有一具三个月的女尸,这才开始害怕起来。

看完死者刘小娟的资料,苏青整个人头都大了,上面与之关系密切的人物太多了,去掉女人,光是男人都有几十。

其中有的未婚,有的还有家室,一些人根本不愿意接受调查,怕影响家庭和睦,有的甚至此时已经在外地,光是这三个月内离开的都有四五个了。

光看这份资料,人不麻才怪呢?

但他不是,虽然旁白没有直接说谁是凶手,但已经提示的非常明显了。

随即他不由问道:“既然是这样,那就说明死者私生活糜烂,有没有查她的两个前夫啊?”

“怎么没查?她第一个前夫人家已经再婚了,倒是第二个叫张恒的,还是咱们当初重点怀疑的张国新的儿子,不过经过调查,自从离婚之后,张恒就一直外出打工,一个月前张国新生病才回来一趟,然后又走了,时间对不上,就连张国新家的剔骨刀我们都做检测了,并没有什么发现。

况且这俩前夫真要报复早就报复了,就算是张恒也都离婚两年了,找不到作案动机啊!”杜强叹气道。

确实如此,死者的性格让她伤害了很多人,绝对不止两任丈夫,也就是说两任丈夫,甚至以及社会上其他被伤害的男人都有作案动机。

这样一来,反而这两人丈夫动机很小,毕竟都这么多年了,真要咽不下这口气,早就动手了,还能让她又蹦跶这么久?

正在这时,李子君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看到他在不由一愣,随即将他推到一旁,蹲在饮水机前,连喝了好几杯这才缓过来,随即抬头看了他一眼道:

“今天稀奇啊,不在家里睡觉,居然主动来局里加班,家里闹鬼了?”

苏青:……

怎么都这么说,他看起来是那种喜欢偷懒的人吗?

“我准备奋发图强,这几天就住警局了,早点抓住凶手!”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家里待不下去了吧?出什么事了?”

苏青:……

他真不愿意和刑警交朋友,没秘密啊!随即转移话题道:“君姐,你们调查的怎么样?”

“线索没找到,倒是打掉了一个拍片的!”

苏青:……

……

第三百一十八章 我不是片神

案中案,这可就是有意思了。

案中案就是指那些因为一件案子牵扯出的另外一件案子,当然,两个案子是没有什么关联的,是两个独立的案子,若不然就不是案中案了。

既然已经确定死者身份,那么自然就要走访调查,主要以死者父母以及死者的人际关系网为突破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