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美滋滋 第155节(1 / 2)
周乐觉得一起学是好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外语角那边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而且外语书籍也是有限的,提供不了那么多人的阅读。
可被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想要跟着学习,也不是什么错事。
周乐觉得自从高考过后,她都没怎么认真思考过问题了,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想不到什么主意。
正巧唐晓玲过来的时候,手里还拿了一个本子,本子上都是她抄写的单词。
她记不下来的单词都抄写在了本子上,周乐一拍手掌,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这样吧同学们,你们先给我两天时间,两天后我再给你们一个答复如何?”
现在一周都是上六天课,还没实行双休呢。
周乐星期天打了电话确认一天,等得到准确答复再回他们。
“成,周乐同学都开口了,那我们就再等两天。”
校长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周乐,不知道她想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主意,只看他神神秘秘的,还挺期待的。
等回了宿舍,董筱竹她们立马围了上来,朱雨晴还帮着周乐倒了杯热水,唐晓玲也追问,“你到底想出了什么法子?能不能透露一点点?”
自从有了外语角,她们的外语水平明显提高了,跟人对话的时候,明显看出了自己的不足。
周乐摇头,“不能。”
“那真的要让那些人加入吗?”
“我觉得加入没什么问题,你们想想,人多力量大嘛,谁能保证,那些人里面也有优秀的同学啊。”
“可那样会不会太多人了?”
“所以要做一些准备嘛。”
周乐的态度弄得她们更好奇了,想知道她到底做了什么准备,可她偏偏就是不说,把人胃口吊得足足的。
放假那天三师兄也过来了,周乐一直待在学校没去陆家那边,陆明朗就找了借口过来看她,顺便看看师父。
周乐也正好问师父借了电话打到了木林县那边,她只让几位厂长都到一起,再给她回个电话。
第138章
过了好一会儿电话才回过来, 秦厂长的大嗓门立马就传了过来,“小周同志,你让我把人叫过来, 这都过来了, 你有啥事就说。”
听说周乐有事,几个人立马就赶到了肉联厂, 秦厂长也给周乐回了电话。
周乐先是问了一下厂子的近况, 说起这个,秦厂长他们也是怨声连天的, 尤其是对于新招的那几个人技术研究人员, 直言他们不行, 比不上周乐在的时候。
副食品厂那边没办法, 把周乐留的锦囊打开看了, 虽然还是面, 不过这次跟之前的不太一样, 叫什么干脆面, 不用泡,可以干吃的, 他们试验了一番, 感觉味道还不错,尤其是那个葱油干脆面, 是真的好吃。
肉联厂那边也是,又加了个生产线, 做了豆皮豆泡还有腐竹,主要是用来搭配涮火锅的, 平时也能炒菜烧肉。
有了周乐的好主意,那些人想出来的东西, 他们实在是看不上。
高厂长那边也和珍珠养殖场的人联系上了,开发几款用珍珠做的发饰。
有了周乐的提醒,再加上郑先生说过,港城那边的人还挺喜欢珍珠饰品的,这个新款式自然也不能少。
郝厂长那边的奶茶店就更别提了,听说省城都主动找上门了,想在那边开一家奶茶店。
之前被拒绝,现在主动找过来,郝厂长也拿了会儿乔,不过也没想把人家给得罪了,差不多就得了,现在省城那边已经在选第三家奶茶店的地址了。
冯厂长就更不用说了,自打接了那些生产加工小零件的单子,主动找上门来的外商是越来越多了,他们机械厂都快变成零件加工厂了。
不过甭管做什么,有活儿干就外汇赚就行。
几个人来回的抢着话筒,最后决定用外放,都能听到,大意就是问周乐在京市这边怎么样。
周乐也挑捡着一些事情说了,随即说明自己打这通电话的用意。
“外语角,好主意啊,这不就跟你之前搞得那个高考培训班差不多嘛,可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还有很大的关系。
周乐直接就跟他们明说了,这个新开的外语角整个外语专业一起使用的话肯定是不够的,她是希望几位厂长能够以木林县厂子的名义给他们捐一些外语书籍。
“小周啊,我老秦肯定是相信你的,不过你话能说明白点吗?我还是没懂。”秦厂长听得稀里糊涂的,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互相看了一眼,都摇了摇头。
“我是这样想的,借用厂子的名义给外语角捐赠一批书籍,然后我在那里拉个横幅,跟前进借阅的同学说明咱们厂子的事情,给咱们厂子的名声打响。你们也知道,大学毕业之后,这些学生都是会被分配工作的,这也是咱们结下了一段善缘。”
周乐这么一说,几位厂长他们就明白过来了,京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都会分配回原籍,极少数才会留在京市。
重点是挂着他们厂子名字的横幅肯定会一直挂在那里,每个去读书的学生都能看见,也会知道他们厂子的名字,每多一个人看见,等于他们的知名度又长了一分。
那可是京大啊,全国有名的学府,他们自然是乐意的。
京市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毕业分配了工作,那不等于他们的厂子真就全国闻名了。
这么一想,秦厂长连忙说道,“这是好事,小周啊,也不用他们几个了,这书就由我们肉联厂捐了。”
几个厂子一起捐书,名字太多,人家不一定能记住,一个厂子就不一样了,一枝独秀多好啊。
“我去你的,”张厂长一下子就把秦厂长推开了,“小周同志,别听他的,这事我们副食品厂包了,我们还能再捐五十箱华夏伊面。”
“我们奶厂也行啊,我们捐奶茶。”
“我们捐头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