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18节(1 / 2)

加入书签

于是隔日他们回到白云村时,就受到了迎接英雄凯旋般的待遇。

一连几天都有村民跑来秦放鹤家,央求他讲述当日情形,哪怕已经翻来覆去听了好几遍也不厌倦。

唯恐耽误秦放鹤读书,秦山便主动跳出来添油加醋地说,越发把当日情形描绘得惊险离奇了不止十倍,引来阵阵惊呼。

分明他本人不在现场,可却讲得绘声绘色。

眼见版本日益离奇,当事人本人听了都有些臊得慌,然而,村民们却依旧如痴如醉,满脸都写着我信。

一个人敢说,所有人敢信。

就……行吧,你们高兴就好。

冬日漫长,村民们无所事事,见秦放鹤读书读得有声有色,如今竟能跟县太爷说上话了,若干村民也动了心思,想着能不能像秦山一般跟着他学书识字。

“哥儿,这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你既教了小山,要不把我家那个也带上?”

“是呢,也不求什么,好歹识几个字,日后有个大海那样的营生就知足了。”

秦山不以为然,你们能跟我比?

哪怕都是羊,我也得是头羊!

鹤哥儿是要正经用功的,等闲时我都不爱去扰他?怎能叫他再做这等活计!

故而不带秦放鹤开口,他便再次跳出来说:“我也会,我先教给大家背书,把那《三》《百》《千》都背熟了再说旁的。”

读书识字听着风光,实则是个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各种辛酸只有当事人自己能体会,秦山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辛酸转嫁他人。

从秦放鹤身上,他不仅承袭到了知识,甚至也无师自通地接过了“撕伞者”的荣誉称号。

于是大年三十一过,秦山还真就带着一帮孩子读书。

小孩儿哪有什么定性?短短三天过去,果然不出所料,就有孩子坐不住打了退堂鼓。秦山也不放弃,径直跑到人家家去,堵在门上强行教学,逼得孩子嗷嗷直哭,他却乐在其中。

嘿嘿,你们也有今日!

秦放鹤得知后啼笑皆非,却也感激秦山帮自己分担,不然乡里乡亲的,还真不好回绝。

能教一个秦山,是因为对方的生理和心理年龄趋向成熟,短期回报率足够高,但如果让他现在就面对一群下到三岁上到十五六岁的幼儿和少年,绝对会崩溃。

现阶段的他还没有能力同时照应这么多人。

于是每天上午秦山去教别的孩子背书,下午再来秦放鹤家里学识字,非常充实。

现在他虽然会背了三本书,但还只是会背,并不认字,更不会写字,秦放鹤便从最具故事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千字文》开始,每天教两个字,次日检查,如此反复巩固。

等什么时候这一千个字都会了,基本日常也就能应付了。

如今的秦山跟着出去见了几回世面,也渐渐知晓读书的好处,倒比以前稳重许多,也能每天安安稳稳坐一个时辰,一笔一划临摹。

他自知天分有限,并不敢奢望科举,便不舍得浪费纸墨,只以毛笔沾水在石板上书写,倒也欢喜。

如此日复一日,转过年来到了一月底时,秦山已经很习得六七十个字在心里,也能勉强连接成句了,不禁十分得意。

县试在二月初八,考生们需提前半月去县衙礼房报名,相互作保,秦放鹤就想去亲眼看看,也好为自己下场做准备。

上回宴会秦海已带着他们走过一回,秦山便记得了路,可以单独陪秦放鹤去了。

两人照例先去镇上秦海家住一宿,又向白家书肆的孙先生打听干净便宜的住宿。

“也未必赶不回来,只想着万一有什么耽搁了,心里有底,也不至慌乱。”最近雪化得厉害,路上满是泥水,到时候若天气不好,少不得在县城停驻一日。

“不中用,”谁知孙先生却摆手,斩钉截铁道,“如今正是各地考生进城赶考的时候,又有带着家眷的,也有生意买卖人,等闲客栈早就住满了。”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笑道:“到了县里就是回家了,很不必外头花冤枉钱,况且旁人见你们小小年纪,难免轻视讹诈,不如就去我家里住。我写一封信你们带了去,与我浑家看过,保准舒舒服服。”

秦放鹤和秦山对视一眼,喜不自胜,“那自然是好,只会不会太过叨扰?”

“不妨事!”孙先生乐呵呵写信,“正好我出来也有一月了,你们顺道给我捎个信儿回去。”

秦放鹤便知这是他的好意,十分感谢。

次日兄弟两个照例带足了干粮和水,直奔章县县城。

到了之后先去称两斤桃酥做见面礼,循着地址去了孙先生家,果然有个妇人应门,听说他们的来意,又看过信后,便热情起来,当即引他们进院子停放牛车。

二人道了谢,直奔县衙。

县衙一带早就热闹起来,多有书生出入往返,有开具保单的,有交保银的,还有籍贯不在此处故意避考的,闹哄哄一团。

秦放鹤哥儿俩才到,就见一个如狼似虎的差役拎着个中年长衫丢出来,口中兀自骂骂咧咧,“当老爷眼瞎么?头发都快花白了,也敢谎称弱冠!”

秦放鹤一抬头,正对上那人满脸褶子。

“……”

咱就是说,你怎么好意思的?!

大禄朝明文规定,超过六十岁便不能再考,故而许多屡试不中者便会伪造年龄,有时父母官看他们可怜,偶尔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也不乏眼前这般离谱的。

秦山看了会儿便觉没意思,又想起村里几位婶娘叫他帮忙捎带鲜亮绣线,便对秦放鹤道:“你且在此处不要走动,我去去便回。”

衙门口简直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留鹤哥儿在此也不用怕有歹人作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