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毕竟几百年都是这样过来的,裂土封王的梦想既然都有前例,为什么偏偏不能被陛下所包容呢?
可是刘邦跟他点破了他虚妄的期望。
好吧,果然是这样的。
刘邦是他认为可以平定天下,成就大业的君主,怎么会不知道连韩信心里都隐约察觉到的差异呢?
所以,隐隐地,在听到刘邦真的承认他不愿分封的时候,他的心里却有一种诡异的,尘埃落地的,果真如此的安心感。
韩信慢吞吞地侧过脸去,看向了继续说着些什么的光幕。
于是大家都明白了他是个什么意思——反正天幕在讲诸侯王,先让他听完再表态。
异姓诸侯王们:……别太偏心了,醒醒啊,你这个举动跟直接默认只要刘邦干得好那就啥事没有有什么区别吗……
【诸侯王势力在汉初应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异姓诸侯王阶段,和同姓诸侯王阶段。以刘邦立下的白马之盟为分界线,从此“非军功不得封侯,非刘氏不得为王”。
异姓诸侯王的存在,我们可以视作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一种与旧时代的妥协与残留。
整个秦末汉初、楚汉争霸的阶段,其本质是春秋战国的一种死灰复燃,天下所呈现的是春秋战国的列国交相攻伐的局面。
一开始,是以楚国为盟主的东方六国集体伐秦,而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继承了秦国的基本盘,又在楚汉战争中复现了秦国兼并六国的局面。
但汉朝一统的天下,在当时来看,还没办法完全认为是和始皇时期的帝业相一致的成果,更像是西周那种,天子作为诸侯国的共主那样的形势。
所以为了摆脱这样的尴尬现象,重现刘邦早年目睹的始皇巡视天下的浩荡帝皇之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举措是“再造帝业”,也必须是“再造帝业”。
第一步是铲灭项羽,进而得以一统天下,四海来归,韩信替他完成地相当出色。
第二步,就到了剪除异姓诸侯王。解决掉这些极为容易尾大不掉,容易在地方形成割据势力,从而对中央的权力形成挤压、反叛乃至于篡夺的,历代中央集权政权的心腹大患。】
——“尾大不掉”“历代”“心腹大患”
被后世人三个锐评接连砸中脑壳的异姓诸侯王们:……后人你礼貌吗?
【而随着异姓诸侯王在历史进程中的消失,同姓诸侯王也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与异姓诸侯王相较起来的优势在于:和中央、皇帝存在着血缘上的联系。在古代宗族制度的影响下,皇帝作为皇室宗族的族长,对他们具有双重的控制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