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2)
“有可能是我们所知晓的地方,”虽然手边并没有图籍或者舆图,但是他在脑海中回忆起周边诸国的名称却不算费力:“只是后世名称发生了转变而已。”
“但若是走海路,所沟通的区域必然先近后远。”他还是半有些无奈地给孙权浇下一盆冷水:“你心心念念那高产作物,既然要等到那后面的明朝才得以传入,恐怕美洲的距离并不算近吧。”
所以别把未来想得太过美好,咱继续实际一点。
孙权当然因着这话有点蔫,但思绪还是随着面前人和缓的神色而平静下来:“后世人虽然说着我们只把那些,商品经济活动作为商税来源。”
“但放在眼下的环境中……我们岂不是三家中,最占便宜的?”
他若有所思:“农业当然是根本,蜀汉之所以没把农业作为根本,主要是因为没有条件而不是不想……商业固然挣钱,可是没有农业产出粮食,再多的钱也没处可花。”
“而有着充足的商税作为经济来源,就可以为未来的战争做更大的准备——”想着想着就忍不住上扬几分唇角,孙权笑着对着周瑜,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神采。
“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的,应该是蜀汉那边的货币了。”
—
“后世人说错了。”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手指按在额角,和刘备颇为无奈地相视苦笑一声。
现在的蜀地就已然出现了那后世人口中的“梯田技术”,鱼鳞似的分布在山岭相对较缓的坡面,绝不似它所想的那般开发困难。
“后世人所处的时代,相比人口很多吧?”
有点钦羡又有点欣慰,刘备接过他的话头:纵然他们尚未完全取得益州,但是有了后世人的肯定,颠覆刘璋的自信又增进了几分,此刻已然是将自己置在蜀地之主的角度上开始思考。
“如今的益州,只会像它后面提到的,缺乏人口啊……”
他们还来不及为拓荒困难而思考啊,他们此刻最大的顾虑就是缺人,缺足够的粮食啊!
“将商业作为经济的支柱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
诸葛亮看着后世人之后的论述,不多时自然浮现出对应的政策来:“昔日武帝为抗击匈奴筹集资金时,也曾以盐铁之利作为支撑。”
“益州国小民稀,以之为支柱,确实也是合宜之举。”
而天幕似乎应和着他这番话,继续说着。
【蜀汉的经济支柱,主要应该有两大点:铸币业和蜀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