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367节(2 / 2)
那,难道是埋伏在舒城一带,趁着自己大军回去的路上,再打伏击?
也不合理,那一带林木沟壑众多,适合埋伏却不适合骑兵作战。
人到底去哪里了……
见周瑜这副模样,孙策心知他的焦急不会比自己少,只能朝着吕蒙扬了扬额,示意他去召集人手,随后沉声道:“公瑾,不管他们是不是去了庐江,此地都不宜久留,我们必须赶回舒城!”
“好,让将士们把铁蒺藜都绑在腰间,以防半路不测!”周瑜重重提醒道。
孙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这些铁蒺藜在旷野之上比较难对骑兵造成太大杀伤,可毕竟备了数量不少,用来阻断骑兵追杀还是能办到的。
为了快速的赶路,孙策甚至不敢要求将士们把粮草带着,尽量轻装简行。
一路上,倒也太平,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伏击,这也更让孙策觉得赵云去了庐江的可能性更大。
周瑜则是一直心神不宁,他到现在也猜不出那些人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始终觉得去庐江不是上策。
更何况,以赵云的用兵习惯,一定是泊县才对。
可直到抵达泊县,也不见任何的异动。
两队人马再次汇合的时候,朝着庐江小道而行,已经顾不得心疼在泊县里头埋了许多的桐油和雄黄,甚至堆在走马道上的弓箭也不能带走,真是浪费啊。
路上,武将谨慎,军士都把手放在了腰间布袋里抓了一把铁蒺藜随时准备行动。
直到全部人都进入了庐江小道,也未见吕军骑兵,至此,哪怕周瑜再不相信也觉得赵云唯一的去处只能是舒城了。
毕竟,他带了这么多骑兵出来不可能什么都不干的。
去舒城,这是下策啊,赵云怎么会这么干呢。
进入了庐江小道后,将士们的行进的速度就慢了很多,也放松了很多,一则是这个地方不可能出现骑兵的,因为人走在这样的道路上都会很吃力。
二来,这条路不仅崎岖,有好几段也比较逼仄,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丈左右,并排不了太多人,队伍一拉长,速度免不了是要慢的。
庐江小道的左侧是锦阳山,右侧是一条溪流,不过入秋后这里已经干涸了,所以,也有将士沿着河床的碎石走,只是为了加快脚步。
进入到这里后,孙策反而没这么紧张了,庐江小道贯穿了整座锦阳山,就好像是山脉的中间被剖开一样,路是不好走,可近的很。
赵云带着骑兵要绕过锦阳山去到舒城,最多也就是比自己快个一两天而已,问题不大。
周瑜依旧在怀疑人生。
自己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来请君入瓮,自诩就是看透了赵云的性格,为他量身定做的,怎么会不上当呢。
他现在质疑的不是自己的计划,而是自己看人的眼光出问题了,赵云似乎,与自己想象中不一样。
大概,赵云是想埋伏在舒城外吧,且不说那里的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将士们带了这么多铁蒺藜,三千骑兵很难有所作为的。
倒是我高估了他赵云吗?
清晨时分,他们就从阳城出发,赶了二十多里路抵达泊县后,又带着五千人连军械都不敢带直接扎进了庐江小道,那个时候已经是过正午了。
又行了一段路,眼看便是黄昏,孙策正琢磨着找地方扎营,斥候早就探过这条路了,这样的逼仄路并不是连续的,每一段距离后都会有个类似山谷的开阔处便于大军驻扎休整。
应该还有个七八里地就到了,天黑时分差不多抵达。
左右不需要下寨,只是找个地方休整,却也不会耽误时间。
正想着的时候,锦阳山的山腰上忽然传来一阵动静。
轰隆隆~
“不好!”
几乎是同时,一直浑浑噩噩的周瑜忽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骑兵,也不一定就非要驰骋在旷野之上,下了马,也是可以充作步兵的啊!“敌袭!敌袭!是赵云,是赵云!”
显然,这个时候喊已经太晚了一些。
无数的滚石和檑木从锦阳山上滚下来,成人合抱的檑木撞来,一名百夫长躲避不及只能提枪格挡。
坚木打磨的枪杆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应声折断,哪怕是有盔甲护体也没能让百夫长幸免于难,胸腔一陷,血雾自口中喷涌而出,随后被撞飞数丈距离。
庐江小道只有一侧是贴山的,另外一侧是干涸的溪流河床,倒也有足够的距离让他们进行判断躲避。
毕竟无论是滚石还是檑木,威力巨大,可目标也大,给足反应时间还是能够有机会避开的。
可下一息从山腰上倾泻而下的箭雨则来了一次火力覆盖。
一枚枚箭矢如狂风骤雨般袭来,箭簇贯穿了江东军的身躯,留了半截在外,不能立刻杀死也让他们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盾牌兵格挡,其他人快冲过去,快,吕军来人不多,只要冲过了这条通道便可逃出生天,快!”各个路段上都有江东的虎将在指挥着,包括周瑜在内。
他挥舞着宝剑将袭来的箭矢打落,同时指挥大军快步通过,吆喝盾牌手如何站位。
噗嗤~
慌乱之际,一枚箭矢贯穿了他的右臂,撕心裂肺的痛感让周瑜双眸瞪大,咬牙切齿。
咚咚~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