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221节(2 / 2)

加入书签

如今的冉魏还剩下什么?

即便李跃不来,邺城也会自行崩溃。

“陛下被擒,燕贼围城,国破家亡之际,若非都督力挽狂澜,冉氏恐无遗类矣,都督之仁德,孤于深宫之中亦有听闻,邺城百万百姓嗷嗷待哺,能解此厄者,唯都督也。”董氏一脸的云淡风轻,很显然已经想好了一切。

冉闵性格不行,但娶的女人却深明大义。

李跃长叹一声,“臣万万不敢。”

吃相很重要,冉闵掌权后,肆无忌惮,为其败亡埋下伏笔。

取冉魏而代之没问题,但没必要如此猴急。

既然董氏如此懂事,李跃也就不着急,辞让一番后,便带着士卒退出皇宫。

宫外,刘群、董闰等候多时,见李跃退出皇宫,神色一阵释然,“邺城人相食,还请都督急调粮草,解城中之饥荒。”

李跃点头,“来之前,我已令陈留转运粮草。”

董闰身为武人,更直接一些,“都督既已入邺,当看管蒋干、刘崇、缪嵩等人,不可疏忽大意。”

刘群道:“都督新入城,当以安定人心为上,蒋干、刘崇之流,不足为惧,唯今之计,当总揽内外之权,然后再图其他,属下这就入宫请皇后定夺。”

接收冉魏势力要有一个过程。

邺城虽然在自己掌握之下,但河北还有一些势力忠于冉魏。

尤其是常山。

中山、襄国被慕容恪拿下之后,常山就成了邺城的唯一的屏障。

“有劳刘令君。”李跃拱手。

有他们这些人代劳,面面俱到,很多事不必李跃出面。

刘群效率极高,很快就请到了一份懿旨,加封李跃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晋梁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权臣三件套全部配齐,该有的都有了。

梁比齐靠谱一些。

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因此也称为梁国,而大梁正是陈留一带,也算是李跃的发迹之地。

魏梁不分家,刘群选的这个封号花了心思。

李跃倒是想直接弄个唐公,但封号都是有讲究的,有迹可循,多是根据地域,古唐国在并州一带,实在跟自己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

此外,按照李跃授意,董闰加封馆陶侯。

贾坚为徐州刺史,左车骑将军,镇彭城。

崔瑾青州刺史,右车骑将军,镇广固。

刘启的兖州刺史不变,封司空,刘群还是尚书令。

周牵为大司农,常炜封中书监。

魏山为前将军,徐成为左将军,梁啸为右将军,曹堪为后将军。

秦彪、糜进、高云皆封将军。

传国玉玺捏在手上,自然不能只封自己人,外人也可以大封特封。

张遇都督豫洛荆扬四州诸军事,封颍川郡公,张平为并州刺史,冯盎为上党太守,苏彦为左骠骑将军,周成为左骠骑将军。

常山李渎封讨寇将军。

其余河北大大小小的势力,只要还没臣服慕容氏,全部都封官许愿。

不过也有两个不太好封的势力。

一个在中山自称天子的苏林,一个是在鲁口自称安国王的王午。

苏林被慕容恪、慕舆根十五万大军夹击,也差不多快败亡了。

李跃就算想救援,也有心无力。

不过鲁口王午不能放弃,他手上捏着冀州的东北大门,几次挡住慕容垂,实力强大,暂时还需要他分摊慕容氏的压力。

李跃力排众议,直接盖上玉玺,给王午一个名正言顺的安国王,还让渤海送上去五万石粮食。

以如今的形势,王午别说只要一个安国王,就算要天王老子,李跃也得给他盖上玉玺……

上党冯盎、常山苏彦、李渎等皆上表归顺。

王午心满意足,表示坚决拥护朝廷。

许昌的张遇略有微词,也知道李跃将荆、扬二州给他都督,没安什么好心,但还是“欣然接受”。

不接受也没办法,他这片地盘比李跃还要恶劣。

如今跟江东士族们翻了脸,左后方是谢尚、荀羡,右后方是桓温,头顶上是李跃,心中即便有想法,也只能忍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