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2)

加入书签

瞻前顾后。

既不敢对于奶奶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敢坚定的让季雅跟着汤宏恩住牛棚。

这就是人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再现实不过。

于奶奶是看穿了这些才觉得夏晓兰做的对,亲兄弟明算账,现在大家能一起赚钱,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不赚钱呢?

生意亏本了,政策变了呢?

到时候,一团和气的亲戚情分,难免会发生变化。

嘴上不抱怨,心里都有想法。

于奶奶觉得分开最好。

本来是夏晓兰自家的事,于奶奶拒人于千里之外才不会乱发表意见。但夏晓兰要接于奶奶一起去京城,按于奶奶的老思想,她和母女俩就不是简单的租户和房东关系了。

连二七广场的小楼,于奶奶也是要给夏晓兰的。

若是找不到她儿子徐仲易,夏晓兰就相当于给她养老送终的,于奶奶很维护母女俩的利益,她别的忙帮不上,这种时候就要轮到她来说不中听的话了,反正她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李凤梅要生气,就生她的气,于奶奶怼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在意!

于奶奶这话果然是让李凤梅当头一棒。

以后她和晓兰母女会因为生意矛盾而扯皮?

李凤梅自己不太信。

刘勇也不可能的。

她儿子刘子涛就更不可能,非得捏死这忘恩负义的臭小子不可。

但是她娘家人会不会挑拨?

夏天的时候李凤梅回过娘家一趟,对涛涛姥姥出手大方,娘家人一追问,没忍住把在商都做生意告诉了他们。知道她生意是和晓兰母女合伙的,涛涛姥姥倒没说啥,李凤梅的嫂子很想到服装店帮忙上班。

两个店员干得好好的,李凤梅为啥要开除店员换娘家嫂子来?再说了,这店也不是她一个人开的,她当时就是这样回复娘家嫂子的——娘家大嫂不高兴,还说刘芬离婚后全靠刘勇帮衬,现在能有啥意见不成!

李凤梅当时就发了火。

她觉得自己态度很坚定,被于奶奶这样一说,李凤梅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和你大哥商量下再说!”

生意要一直搅合在一起,是不是拖累晓兰了?李凤梅得搞清楚这问题。

第607章 怎么拆伙得商量下(4更)

刘勇是个大忙人。

但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听的很耐心。

听完李凤梅的话,刘勇沉吟了半天,“晓兰想分开倒是没啥,她有她的想法,总归不会让我们吃亏,我们也不让她吃亏,这事儿你先答应下来,但要怎么分,等我去京城见过她再商量。”

自己家是怎么起来的?

赚钱的服装店,赚钱的装修公司,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刘勇塞了50块钱给夏晓兰,用一辆28大杠的自行车驮着刘芬和夏晓兰母女俩的破箱子回七井村,给母女俩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

转眼他聪明伶俐还记情的外甥女,就把他一家三口从裤脚沾着黄泥巴的乡下人,拽到了省城生活。

机会是夏晓兰给的,路也是夏晓兰给铺垫的,刘勇都记在心里。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赚的钱也没想过要留着自己用。

晓兰要是觉得一直把钱混淆在一起不好想分开,肯定有她自己的考量。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说给了,刘勇也敢要李凤梅收下。晓兰要是想要他的装修公司,刘勇也不会皱眉头。

刘勇在外面闯荡,比李凤梅学到的东西多,眼界也开阔了。

赚多少钱不重要,赚钱的过程中学到了真本事,就算现在赚钱的公司没有了,刘勇相信自己仍然能东山再起。因为赚钱的方法他学会了,从装修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内行人,刘勇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学习和实践。

同样的,商都的服装店怎么开起来的,从货源到装修,再到各种促销手段,全是夏晓兰的主意。

没有了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能开起别的店,这是晓兰的本事,谁也夺不走的——刘勇没觉得外甥女想撇开他们单独赚钱,他想的挺透彻,认为晓兰是想把这个本事交给他和李凤梅,不让夫妻俩永远依靠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是夏晓兰也不行。

人都要靠自己自立,于奶奶说的,要断奶!

刘勇喃喃自语:

“书上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勇进修的除了建筑装修,还有社会学,和各种客户打交道,他的文凭不高,当然不能停止充实自己的脚步啊。刘勇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这些人生鸡汤真是张口就来。

有了刘勇的说法,李凤梅心里就有底。

刘勇在京城买房不和她说一声她生气,这种大事她还是会问刘勇,有了刘勇的意见才有主心骨!

……

夏晓兰其实没想那么多。

授人以渔的原因肯定有,主要还是嫌麻烦,各管各的,免得扯来扯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